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人才隊伍梯隊建設的基礎性環節,是高校發展活力與發展趨勢的重要標識。由是觀之,青年教師的素質水平及其培養生態,不僅關系到一所高校的現有發展程度,而且關系到一所高校的未來發展高度。這也是本刊首次以專題呈現的形式把目光聚焦到高校領域就選擇“高校青年教師培養”主題的原因之所在。
在精心策劃的基礎上,2017年3月底以來,本刊派出多路記者深入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7所高校采訪青年教師培養的優秀經驗與案例,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并以“拓寬廣東高校青年教師發展路”為題分上下兩期刊載。盤點這7所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經驗,可以發現,其既有共通之處又極具個性色彩。
這7所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的共通之處在于,既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引進,更注重引進后的人才培養渠道建設;既創新激勵機制,又融入約束機制;既強調青年教師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更強調把青年教師的培養融入到學校人才梯隊建設戰略之中,打造老中青相互結合、相互支持、相互連接的人才培養生態。
由于意識到青年教師培養的重要性,廣東各高校立足自身實際與發展定位,與時俱進地積極創新青年教師培養機制,打造青年教師成長平臺,拓寬青年教師發展路徑,從而形成了個性色彩鮮明的青年教師培養生態。例如:暨南大學通過實施“新任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訓練營計劃”“優秀青年教師支持計劃”“本科課程新任教師教學競賽”“寧靜致遠”工程項目之青年項目等措施,推動青年教師成長為學校師資隊伍的生力軍;華南師范大學立足高水平大學建設,大力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增設青年英才崗、推行預聘制和師資博士后聘用制度等舉措創新青年教師聘用方式,建立優秀青年人才破格聘任通道,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南方醫科大學適應“創新強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態勢,探索分段式階梯培養青年教師培訓體系框架,實現從新進教師到青年骨干,再到高端專家的全覆蓋立體培養,建立了一支梯隊整齊、后勁充足的人才隊伍;廣東工業大學明確將教師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等計入本科教學工作量,并將教師開展教研教改取得的成果列為職稱晉升條件,同時,為了推進與產業界的深度融合,建設好協同創新平臺,學校提出了“一體雙責三延伸”的新機制,并利用這一新機制構筑教師成長新平臺,致力于培養創新人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專門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教代會、工會中設立青年教師工作委員會,建立青年教師教學發展支持系統,實現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咨詢服務,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提升,營造青年教師良好的成長環境;廣東白云學院創建了基于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周期的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具備教育教學、職業指導、應用研究能力,具有教師、職業導師身份的“雙師三能型”教師,此外,學校實施“1+1”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對新入職青年教師除了開展教師崗前培訓和專題培訓,還實行導師制,安排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加以指導,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惠州學院把青年教師培養納入“師海揚帆”計劃之中,適應“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定位,著力啟動青年教師“雙百培養工程”,并把青年教師的培養融入到“雙師雙能型”師資培育工程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之中,讓青年教師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空間與成長平臺。
一言以蔽之,高校只有為青年教師構筑多元化、寬通道、規范性的發展路徑,才能讓那些能為、敢為、善為的青年教師真正有為,更加優秀,并通過這些優秀有為的青年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激發整個青年教師隊伍成長的活力,從而為高校的發展建構持續向上的人才“基地”。
本欄責任編輯 黃日暖
見習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