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
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行業中,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模式正越來越多地被信息化教學模式所取代,而在移動學習模式下的電子書包已經成為實現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加快電子書包項目的推進,促進教育信息化快速民展”,由此可見,電子書包的開發與應用將越來越被社會所關注,將越來越成為教育、科研人員研究的重點。該文以此為切入點,闡述了如何建立基于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
關鍵詞:電子書包 信息技術 移動學習 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5(c)-0180-02
1 電子書包移動學習模式的概念
1.1 電子書包
電子書包是一款基于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產品,該產品主要應用于學校的應用化教學,其目的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家庭和學校之間溝通交流的效率。電子書包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化、信息化的教學資源,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教學產品。
從電子書包所具備的教育教學功能架構的方面來說,電子書包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種教學環境,打破了傳統學習模式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能夠隨時地應用電子書包連接學習資源,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1.2 移動學習模式
移動學習模式是一種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通過使用移動設備來更為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活動。
2 構建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
構建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必須包括移動終端、教育內容、服務平臺三個核心要素,其中教育內容與服務平臺是現階段需要重點研究與發展的關鍵,構建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應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多媒體軟件技術和移動終端硬件設備為基礎建立電子書包的框架結構,將此框架結構應用到日常教學之中,構建電子書包移動學習模式。
2.1 選用合適的電子書包產品,明確電子書包的終端形式
對于教學而言,電子書包產品不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更是基礎的信息技術手段與方式。目前,主流的電子書包設備有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由企業研發的數字化終端設備。如何選用合適的電子書包終端產品,應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移動性。從教學需求的角度來考慮,電子書包應能夠適應移動學習模式,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能夠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電子書包學習。
(2)便捷性。電子書包區別于傳統書包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其便捷性。電子書包應體積較小,重量較輕,教材全部電子化,從而達到減輕學生、教師課業負擔的目的。
(3)教學成本。從信息化教學的普及性的角度來考慮,應用電子書包終端設備,應能夠在教室中即可部署,而不必專門建立實訓室,減少了日常維護的工作量,從而達到節約教學成本的目的。
(4)易操作性。學生和教師并非專業的信息化設備的操作員,電子書包作為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使用的教學工具,其操作應簡單、明了,而無須經過復雜的培訓才能掌握。
2.2 應用成熟的信息技術,構建移動學習環境。
建立電子書包移動學習環境的重要基礎,就是建立移動學習環境。在目前主流的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構建一個良好的移動學習環境,應做到以下3個方面。
(1)應用無線局域網技術,構建網絡環境,提供網絡服務。
根據電子書包的教學需求,選擇網絡供應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將無線網絡連接點部署在班級內,同時,校園內應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無線網絡應提供連續的24 h的網絡服務,并且能夠根據網絡流量使用的不同時間段(如上課時間是流量使用的高峰期),合理地調整網絡帶寬,以保證教學質量。
(2)應用云計算技術,結合云教學平臺,將教學資源數字化。
移動學習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學資源全部以網絡的方式獲取,教學終端本身只需部署輕量級的應用。面對海量的教學資源,將其全部存放在電子書包的終端設備之內是不可能的,如此便失去了移動學習的優勢。因此,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應結合云教學平臺,將教學資源數字化,存放在云平臺之中,在智能手機終端內,只需安裝教學軟件即可。
(3)部署適合的教學軟件,能夠支持并體現出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
適合的教學軟件是該課題重要的研究對象之一。對于移動學習模式而言,一款合適的教學軟件,必須能夠支持并體現出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前→課中→課后)。同時,由于移動學習模式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其移動特性決定了所使用的教學軟件能夠適應移動學習環境。
如何選取適合的教學軟件?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采用企業開發與學校委托相結合的方法:將教學軟件委托給資質較好的企業進行研發,具體的教學要求由信息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提出,雙方充分溝通交流,形成最符合電子書包課程教學要求的移動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軟件。
2.3 構建基于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
構建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需要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和校方領導的配合與支持,須完成以下教學活動。
(1)教師應根據電子書包的特點,編寫適合于在移動學習環境中進行教學的課程標準、教案、學案、教學案例。
(2)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化手段,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
(3)在實驗班中進行基于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的實踐性教學。經過日常上課,作業,實訓,考核(階段性考核、期中考試、期末考試),評價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將綜合性的教學效果與普通班進行對比,對結果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建立模型,構建出基于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同時,總結出基于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的經驗和方案策略。
3 結語
在當前的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移動學習模式正逐漸成為主流的教學模式,其諸多優勢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電子書包的不斷興起為信息化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拓展了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備受師生的喜愛。
移動學習模式不但適用于電子書包教學,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更深入地應用電子書包產品,已引起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電子書包的移動學習模式將更快、更好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 祝智庭,郁曉華.電子書包系統及其功能建模[J].電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2] 吳永和,祝智庭,何超.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0-80.
[3] 郁曉華,祝智庭.電子書包作為云端個人學習環境的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7):69-75.
[4] 吳永和,余云濤,祝智庭.電子課本國際標準提案[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3(3):52-55.
[5] 錢冬明,管玨琪,祝智庭.電子書包應用的區域推進研究——以上海市閔行區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