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旦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魯迅外國語學校)
摘 要:在英語閱讀課中,教師應根據相應的課堂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提出任務、實踐互動、師生評價,以學生為主體,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反思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低效問題,以八年級(下)Unit 8 SectionA的閱讀課為例,結合相應的活動設計原則,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文本閱讀的樂趣,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
關鍵詞:閱讀課;文本解讀;活動設計
英語“文本解讀”是教學的一項基本功,是教師對英語閱讀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評價,進而產生感受、體驗和理解,并形成對文本材料的價值取向的一個過程,是教學的準備階段。如何把解讀文本的所得轉化為適宜的教學內容,體現出文本解讀的教學價
值,這還要通過教學設計來實現解讀與教學的連接。
一、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現狀分析
在新課程的引領下,一線英語教師一直努力追求“有效、高效”的課堂,但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由于受到以往傳統語言教學觀念的束縛,閱讀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僅僅停留于語言表面的文本層面,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和情感因素的培養,也就缺乏了“激知、激趣、激情”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的前提條件。
1.缺乏落實詞匯語法的深度
閱讀課堂中,老師只忙于新單詞的講解和傳授,粗略地應付閱讀文章呈現的新知識與語言點,缺乏對新知的深度挖掘和有效設計,使得學生忙于埋頭記筆記,忙于整理這些新的時態、語法知識等。課后,我們的學生總是感嘆閱讀文本太多的生詞、難詞、太多的語法內容,他們已經疲于這些東西的掌握和應付,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欣賞文本語言、了解作者思想的機會。
2.缺乏培養閱讀策略的廣度
不同的閱讀文本,應該有不同的閱讀策略,形式多樣,層次分明。而我們很多的閱讀活動僅僅是答案找尋、分析難句、分段、歸納段落的中心意思。這樣的閱讀課堂,學生根本體會不到英語閱讀真正的快樂和思維提升。
3.缺乏解讀英語本文的高度
文本的背后,是作者真正的含義和思想,通過閱讀作者的語言文字,帶領學生進入他的世界,和他進行思維上的碰撞,這才是閱讀課最終要達到的境地。然而,我們總是由于各種原因,例如:備課中缺乏對閱讀文本的充分解讀;缺乏一定深度的文本解讀能力;課堂時間緊迫;文本篇幅長;難懂的句子多;語法內容雜,使得學生永遠停留在文字的表層。
二、閱讀課堂活動設計的策略
1.導入活動設計,注重興趣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英語課堂興趣的培養是教學的關鍵,而學生一旦對學習英語感興趣,就會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性和持久性,從而增強課堂的有效性。英語閱讀課相對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在上課一開始,將學生的注意力盡快地轉移到課堂上來,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盡快把精力集中到課堂,積極思考。對于課前的活動,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年齡特征等進行了解,根據教學目標和閱讀文本的解讀,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譬如,在進行Go for it八年級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Section A 3a-Reading閱讀課文的教學設計中,利用學生對《魯濱孫漂流記》 比較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特點,可以采取激
趣導入。
活動設計:在前面的課時中,學生了解和閱讀了一些外國名著,老師課堂開始時直接提問:Which book have you read?學生的答案很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復習先前學過的知識,當然也可以引入Robinson Crusoe 這一書名。接著,老師邀請學生一起來讀這個故事。這個環節中,插入了一些閱讀文本中的部分生詞,為下面閱讀掃除了部分障礙。書的最后一頁,what will happen to Robinson Crusoe on the wild island?很自然地進入下一個環節。
2.閱讀活動設計,注重知識激發
從形式上看,閱讀似乎是一種單向的語言交際活動,實質上它是作者與讀者雙方參與的語言交際活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中學階段的閱讀教學目的是“了解信息,豐富知識,獲得樂趣,培養和發展閱讀技能,在語篇中學習語言知識。”
因此,閱讀中的活動,應該定位于對文本信息的處理、語言的欣賞、閱讀策略的操練,千萬不可過分地重視詞匯、語法的講解,而忽視了閱讀與生而來的美。設計相應的閱讀活動應該以閱讀目標為引導,科學合理地安排閱讀時間,設計階梯性、針對性、可行性的課堂活動,形式多樣,自然流暢地實現教學目標。我在Section A 3a-Reading閱讀課文的教學設計中進行了以下教學活動設計:
(1)A:One of them died but the other ran towards my house.
B:A few weeks ago, I found th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 on the sand.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猜測性閱讀。猜詞義就是利用上下文的同義關系猜測詞義,利用上下文的反義關系猜測詞義,或者根據整個句子的意義猜測詞義以及利用語法知識、構詞法知識猜詞。在A句中,學生不理解towards的意思,但是老師借助已學過的to,幫助學生理解,句中的towards和to意思一樣。在B句中,老師可以借助圖片,或者已學過的同義詞sign 來幫助學生掌握。因此,老師應鼓勵學生利用生詞的上下文尋找猜詞懂意的線索,不要因為個別生詞,而放棄了整個語篇的閱讀和欣賞。同時,通過猜測閱讀的過程,讓學生不斷思考和體驗,建立自己的自信心,獲得閱讀的滿足感。
(2)Teacher: “Discuss in groups and tell the story with the help of these pictures.”
以Group discussion的形式,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重新認識
Robinson,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運用合作閱讀的策略,培養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做出正確推論和合理推斷。在英語課堂中嘗試合作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拓展活動設計,注重情感激發
閱讀后的拓展性活動設計,強調學生情感的激發。學生在與作者進行面對面的對話之后,一定會有相應的感想和體會。這個體會是有感而發的,不是靠老師的一兩句好句、名句而點醒的。這個環節往往是閱讀課最精彩之處,能看出課堂帶給學生多少收
獲,學生到底領悟了多少。我在Section A 3a-Reading閱讀課文的教學設計中進行了以下教學活動設計:
(1)Find out some sentences that youre interested in or has meaning to you.
(2)Ask:What can you learn from Robinson?Would you like an experience like him?
(3)Prediction:what will happen to Robinson in the following story?
設計一我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該文本中體現的好詞好句,為進一步掌握字詞句服務,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語言的積累;設計二主要是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
上,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設計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幫助作者繼續這個故事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以上幾個活動的設計,不但實現了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之“激情”,而且使得閱讀知識的落實更有深度,閱讀策略的培養更有廣度,閱讀文本的解讀更有高度。
總之,一個優秀的英語老師只要善于解讀文本,善于從文本中得到各種有利于教學的信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實際情況,有創造性地去設計教學,就一定能夠幫助自己從解讀文本走向創新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閱讀課堂活動設計的原則
1.目標指導,重點突出
課堂活動的設計首先應該立足于課程目標,以整個單元的總目標為依據,然后將總目標分解成課時目標,再根據相應的班級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特點與需求來設計該堂課的活動。一節閱讀課的所有活動,其設計、實施、評價等環節應服務課時目標,突出重點,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優化。
2.形式多樣,全面參與
閱讀課堂的活動設計應多樣化,有找讀、略讀、看圖猜義、概括、糾錯、復述等等。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學生的特點需求,有選擇性地讓學生體驗不同的閱讀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全身心投入活動,體會語言學習的快樂,在認知、操作、交流、實踐中獲得進步和成功。
3.挖掘內涵,培養思維
閱讀課堂的文本處理中,不應糾結于語法和生詞的講解,應該通過文本表面的語言,理解文字的文學性內容,挖掘文本深處的內涵。通過提問方式,不斷地追問,推動學生進入文本中,與作者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從而有機會和作者進行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鳴。
總之,我們要將英語閱讀課的有效性課堂探索進行到底,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那些阻礙閱讀課堂前行的因素,改變觀念,勇于探索,激發閱讀課堂的活力,努力引導學生欣賞英語語言的魅力,領悟文本的內涵和精髓,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人文修養得以提升,讓學生變“閱讀”為“悅讀”,達到語言學習和人生成長的雙體驗。
參考文獻:
唐穎.基于課時目標的教學活動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