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惠+謝婧+李玲玲+陳麗蘋


【摘要】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急救演練在產科急重癥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產科接收的護理專科實習生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實習生40例,對照組實習生接受常規產科急重癥臨床帶教,觀察組實習生則接受循證護理急救演練,對比兩組實習生對不同帶教方案的評價,以及產科急危重癥知識與技能的考核成績。結果:觀察組實習生對產科急重癥臨床帶教評價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習生的產科急重癥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產科急重癥的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護理急救演練方案能夠有效改善實習生對護理知識與能力的運用,提高學生人際溝通及評判性思維能力,并可提升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與帶教水平,對改善產科急重癥臨床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循證護理; 急救演練; 產科急重癥臨床教學; 應用價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8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155-02
作為一所綜合甲等的二級醫院,主要肩負著醫療、科研及教學的職能,而帶教老師帶教水平的高低以及帶教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實習生或培訓人員的學習質量,因而研究切實可行的臨床帶教方案一直是醫院帶教研究的熱點。在臨床產科帶教中,急重癥的臨床護理教學極為重要,其護理效果與質量直接對患者的臨床預后結局、生存率及生活質量產生影響,既往傳統的產科急重癥臨床教學主要是通過帶教老師進行理論與實踐技能的講解、傳授,但實際帶教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乏主動性,并且知識與技能掌握也不牢固,影響醫院整體帶教水平及培訓質量[1-2]。本組研究通過比較新型帶教方案與傳統帶教方案,旨在探討循證護理急救演練在產科急重癥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產科接收的護理專科實習生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實習生均為護理專業專科實習生,已在校學習2年,完成基礎及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已進入臨床護理實習階段。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實習生40例,觀察組中男1例,女39例,年齡20~23歲,平均(21.9±0.8)歲;對照組中男2例,女38例,年齡20~24歲,平均(21.5±1.0)歲,兩組實習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習生接受常規產科危重癥臨床護理教學方案,主要包括定期進行理論課程教育,以及真實病例的護理操作技能講解與指導等。觀察組實習生則接受循證護理急救演練,具體措施如下:(1)首先,組織實習生參加前期的護理教學查房,主要面對產科病房內常見的急危重癥病種,并明確護理教學的查房病例,帶領學生查房過程中應通過病例的觀察論證使學生充分認識疾病,了解在急救護理中已采取的措施;(2)提供成熟、完整的急救演練病案,帶教老師從臨床中收集本次討論病種的各類臨床表現形式,以文字、視頻等方式向學生進行講解,并解釋導致產科急危重癥的誘因,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多種變化與臨床轉歸,要求學生能夠獨立地遇見并解決問題,同時應提出合理的護理干預對策;(3)明確問題,以學生小組討論的形式明確當前病種發生急危重癥的原因,鼓勵學生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實際臨床癥狀與表現,并詢問急救時的相關處理措施與護理干預方法;(4)查找文獻,在帶教老師的帶領下通過網絡計算機數據庫及文獻檢索對該病種的臨床急救護理措施相關文獻進行查找、閱讀、研究,并獲取一些相關臨床護理的最新進展;(5)急救演練,學生自發組成小組,采用角色扮演法由1名學生扮演該病種的患者,其他組內學生作為急救護理搶救人員,帶教老師設定病情的發展及各種表現形式,要求真實再現該病種的患者在實際病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其他扮演護理搶救人員的學生應明確自身在搶救中的角色與職責,通過不斷地輪換演練尋求最成功、最理想的病例搶救合作策略。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評估、調查兩組實習生對臨床護理帶教方案的評價效果,調查統計學生主觀認為通過臨床護理帶教是否能夠提升學習興趣,內容是否易于理解,是否能夠提升學習主動性、文獻檢索能力、臨床推理與評判思維、護理合作能力、急救判斷與應對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單項評估方法僅為是與否;另采用試卷及演練操作的方式考核兩組實習生的理論與技能水平,分值均為0~100分,60分為及格,分數越高表示學生理論、技能掌握程度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習生對帶教方案的評價結果比較
觀察組實習生對產科急重癥臨床帶教評價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實習生帶教前后理論、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兩組實習生帶教前理論、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帶教后觀察組實習生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循證醫學的興起,循證護理觀念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真實、可靠科學依據的護理實踐方案,目前循證護理已作為現代護理發展的前沿方向逐步滲入到臨床各個領域之中。臨床護理帶教作為大型綜合醫院主要擔負的責任之一,其帶教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合理、有效的帶教方案一直是臨床護理帶教的研究熱點[3]。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基于循證護理干預開展的臨床產科危重癥護理教學中的觀察組學生對帶教的評價,明顯高于常規帶教的對照組,并且觀察組學生帶教后的理論、技能考核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采用循證護理急救演練教學能夠顯著提升產科護理帶教水平與質量。
通過回顧分析可知,循證護理急救演練在產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重在培養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而臨床實習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4],帶教質量是促使學生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循證護理急救演練與傳統的帶教模式不同,其能夠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設計學習并主動參與,通過帶教老師的引導自行查閱文獻,設計護理干預方案及應急對策,能夠使學生接觸到國內外相關新的進展與知識[5],通過實操演練及互動討論,進一步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改善初出茅廬的學生人際溝通與組織協調能力,并且通過輪換的急救演練可使每個學生嘗試不同的角色,并對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為補充護理方案的完整性及可行性提供基礎[6]。
循證護理急救演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體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及帶教水平。循證護理急救演練方案不僅對學生有著嚴格的規范,對于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較傳統帶教方案更要求帶教老師具有良好的觀察力、理解力與判斷力[7]。教師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臨床帶教效果,因而在選擇帶教老師的過程中應要求帶教老師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并且工作認真,熱衷于護理帶教與學習,能夠將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而在急救演練中帶教老師的能力、水平直接體現在學生的表現能力中,同時帶教老師也應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及時查找解決問題,以提高自身護理帶教能力以及工作水平[8]。
綜上所述,在產科急重癥的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護理急救演練方案能夠有效改善學生對護理知識與能力的運用,提高學生人際溝通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并可提升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與帶教水平,對改善產科急重癥臨床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雅麗,章麗麗,汪小冬.醫學生護理見習對培養人文關懷行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1):77-79.
[2]袁小伶,韋素清,左鳳華.行為導向教學法應用于低年資護士護理操作技能培訓[J].護理學雜志,2012,27(5):71-72.
[3]陳京立,吳佳瑩,陳杭健,等.我國護理學繼續教育概況[J].中華護理教育雜志,2015,12(7):500-503.
[4]朱紫英.情景模擬急救演練提高門診護士應對意外事件中的作用[J].上海護理,2015,15(2):86-88.
[5]王惠珍,許曉萍.情景模擬演練在急救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7):67-69.
[6]唐琦,周依群,廖堅,等.案例學習聯合情景模擬在低年資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16,16(2):81-83.
[7]安鳳英,宮建美,趙佳梅,等.迷你臨床演練評估在國內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0):3535-3537.
[8]張英梅,楊駿,李華.實施情景模擬搶救演練提高護理人員急救能力[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