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博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第二初級中學)
教學目標:
描述芽的發育和根的生長過程。
教學重點:
根尖的結構及其發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課件,根尖模型,植物根尖等。
教學方法:
講述法,討論法,實驗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師:上節課學習了種子的萌發,回憶種子萌發的過程,種子的胚根長成根,根向下生長,而胚芽長成莖和葉,向上生長。種子萌發后形成幼苗,幼苗如何發育成為植物體的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學習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二節植株的生長。(板書書寫: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明確目標】
師:現在由我們的生物科代表介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生:這節課我們需要學習:
1.描述根的生長過程。
2.描述芽的發育過程;
3.說明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新課講授】
師:好,請坐。今天我們主要負責第一個目標的學習。
師:其實,植株的生長過程很復雜,不同植物也有所差別。植株的生長主要表現在根的向下生長和枝條的向上生長。根為什么能不斷向土壤深處生長,根的生長是整個根在生長,還是主要靠根的尖端生長?現在,你們每個小組手里都有一張探究表,請按照探究實驗的步驟,對根尖是靠根的整個部位生長還是根的尖端生長進行探究。
(學生探究過程)
師: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匯報一下你們組的探究過程和預期結果吧。
生:
探究題目: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長的嗎?
提出問題: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長的嗎?
作出假設: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長的。
探究思路:取兩株根部生長良好的幼苗,一株保留完整的根,另一株切去根毛以下的部分做對照,為了清楚地觀察根的生長狀況,選擇試管做容器,井將吸水紙貼壁插入試管內,將幼苗插進吸水紙與試管壁之間,利用吸水紙為幼苗提供水分。六七天后觀察結果。
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預期結果)根部保留完整的幼根向下生長,對照的根生出側根也向下生長,生長較緩慢,根切斷處膨脹。
師:請對這一組的探究給予評價,并介紹你們組的不同之處。
生:……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剛才我們得到的預期結果是根尖為根生長最快的部位。那么到底是不是這么回事呢?現在我們看一段小微課,解決你心中的疑問。(微課播放)
師:現在我們知道根尖是幼根生長最快的部位,對植株的生長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根尖呢?現在請你們在書上找到根尖的定義。(板書:根尖)
生: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
(同時板書: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
師:根尖的結構如何呢?現在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根尖的結構。先閱讀教材實驗部分,同時明確實驗目的以及檢查材料用具是否齊全。
在進行實驗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
①注意顯微鏡的操作規范及注意事項。
②合理分配時間,小組分工合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
師:好了,開始你們的實驗吧。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實驗結束了,老師這里有一個根尖模型,哪個小組能夠參照這個根尖模型分享一下你們小組的實驗結果?
生:小組匯報。
師:這是根尖縱切片顯微鏡放大圖,大家思考,如果我們把一些相似的細胞劃分為一個區域,你覺得可以把根尖劃分為幾個部分?分別是什么?
生:把根尖劃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板書根尖的組成)
師:既然這些細胞形態有所不同,那么它們各自的細胞形態都有哪些特點呢?哪個小組能到前邊給同學們講解一下呢?
由一名同學到講桌處,給大家講解根尖各部位的結構特點及功能。同學們認真聽,老師一會兒有問題等著大家。
生:①根冠位于根尖的頂端,細胞較大,排列不整齊,像一頂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護作用。
②分生區的細胞很小,緊密排列,并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不斷補充伸長區的細胞數量。
③下部細胞較小,越往上細胞越大。最后停止伸長,成為成熟區細胞的一部分。
④成熟區的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孩子們,這位同學講解得好不好啊?讓我們給予她熱烈的掌聲吧!
學生掌聲響起。
師:本節內容到這里就全部講完了,那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什么收獲呢?
生:1.什么叫做根尖。
2.根尖的四個結構。
3.伸長區生長最快。
4.幼根的生長主要依靠分生區和伸長區。
師:同學們總結得真好。
板書設計:
參考文獻:
[1]曹衛星,羅衛紅.作物系統模擬及智能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于振文.作物栽培學各論[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