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均
(四川省閬中市東興鎮中心學校)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在不占用學生課后時間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那就必須在課堂上狠下工夫,所以,教師高效課堂教學的認識和設計能力成為教學的關鍵。以初中語文教師為例,對高效課堂的認識和教學能力設計展開討論,希望為我國語文高效課堂教育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現狀研究;問題;對策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已推進數年了,到底如何改,怎樣革,可謂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諸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東廬中學模式”,還是現在的微課堂,給初中語文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使原來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異彩紛呈,熱鬧非凡。但遺憾的是,這些相當先進的教學模式傳到別的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的時候,似乎水土不服,開始時,老師和學生激情飛揚,不久之后則是一片沉寂,亂象叢生。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正如魏書生老師所說:“模式化束縛人的手腳,也束縛人的頭腦?!薄胺椒ㄊ撬囆g,因此沒有對錯之分,也不可能只有一種存在形式。”而今天,我們的初中語文課程改革恰好陷入了單一模式的循環之中,即教學為考試服務,為排名服務,為升學服務。所謂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改革實為應付之舉,要走出這個惡性循環的死胡同,筆者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從思想上重新認識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改革
初中語文教育改革根本就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那樣“自古華山一條路”,只有一種模式,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多種多樣。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其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與否,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關,或許與其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有關。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能否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短處,并取長補短,就要看初中語文老師是否“因材施教”了。初中語文老師要注意語文教學中的總結,善于總結,深入分析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從自身及初中語文學科特點找差距,從學生實際出發,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從前的經驗只可借鑒,投機的行為不可取。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的一些想法,變學生適應教師的教學策略為教師遵循學生發展水平的策略,在課堂上既要重視教師的導,更要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即教師“腦中有課程標準”“胸中有教學方法”“眼睛中有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生要真正做到了如指掌,了解他們對語文知識掌握程度,理解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認識和感受,把最適合他們的語文教學方法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到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為進入下一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走出初中語文教學的誤區
當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著片面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現象。因此,語文老師對語文課堂教學仍把握不準,怕放而亂,收會死。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盡是走過場,沒有真正進入到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同時,部分語文老師自身素質存在問題,在教學中有利的教學機會適時給予學生點撥,使好的教學機會一閃而過。熱鬧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拋棄了基礎知識的傳播和掌握,形成了課堂熱鬧,掌聲不斷,知識掌握浮于水面。古人說:“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睕]有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就不可能有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如果我們現在不審視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中的所謂高效課堂教學,新一輪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就會在熱鬧中走向末路,或許會使一代人垮掉!
三、重新認識初中語文老師的職責
高效語文課堂的目標就是提高教學效率,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不論是之前的應試教育,還是現在的素質教育,課堂始終是關鍵。新課改提倡給學生減負,所以課堂由45分鐘改成40分鐘,而教師要在不增加課時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就要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所以,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成了現在社會研究的重點,本文結合多方面的社會經驗,將重點針對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討論,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好的建議。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重新認識到:教學也是一門藝術,老師在課堂上有親和力的同時,還應有威懾力,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才能展示自己的真實才能。教學中應重視平時的每一堂課,扎實每一堂課,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逐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當然,老師的教學還要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合作,要時刻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善于引導學生往健全人格方向發展。
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對于初中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結合以上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對策改進與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并且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推動語文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姚金鳳.新課程下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的現狀研究[J].中華少年,2016(3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