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虹,范麗娟,柯麗莉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江西南昌330006)
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患者顱腦術后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的影響
劉華虹,范麗娟,柯麗莉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評價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患者顱腦術后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所產生的影響。方法選88例接受顱腦手術治療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1∶1比例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患者僅接受普通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方法,評價不同護理療效。結果觀察組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住院時間相較于對照組各項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對照組應激性潰瘍復發率為25.0%,觀察組則為6.8%,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血管顱腦術后接受護理干預可大大減少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減少疾病復發,改善患者預后效果顯著。
護理干預;腦血管病;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
腦血管顱腦術后應激性潰瘍發生率較高,會引發消化道出血,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臨床提出,給予腦血管顱腦手術治療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1]。本文重點評價腦血管顱腦術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實施顱腦手術治療腦血管病患者,按照1∶1比例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30例,女14例,年齡30~74歲,平均年齡(50.0±4.4)歲,觀察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33~79歲,平均年齡(51.0±4.2)歲。88例患者中,大面積腦梗死22例,彌漫性軸索損傷17例,顱內腫瘤手術15例,原發性腦干損傷12例,硬膜下血腫22例。兩組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同時,需接受對應的臨床治療,具體內容為原發病對癥治療、質子泵抑制劑以及胃粘膜保護用藥。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為普通護理,觀察組實施護理干預方法,觀察組具體方法如下。
1.2.1 基本護理(1)飲食護理,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潰瘍性出血,因此飲食方面應格外注意,禁食24~72 h,飲食以流食為主,可多使用高蛋白、低碳酸化合物,少食多餐,不能過量飲食增加胃腸負擔;檢測患者的臨床癥狀(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以及臨床體征(嘔吐物及糞便的氣味、形狀),若檢查出糞便中隱血顯示為陽性,嘔吐物的pH低于3,可考慮患者為消化潰瘍性出血,醫生對應性采取措施進行治療,為了確診病情,需要抽取胃液查看是否有胃出血。(2)基本護理,叮囑患者臥床休息,維持正常的呼吸頻率,取側臥體位,抬高頭部15°,口腔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及時將口腔異物清除干凈,昏迷者應定期拍背防止壓瘡。
1.2.2 心理護理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情緒變化,考慮到患者剛從手術創傷中走出來,身心均處于擔憂恐懼中,若出現便血,會加重患者的焦慮,刺激情緒過激。
1.2.3 止血用藥護理術后應激性潰瘍治療時,單純依靠一般藥物效果不佳,同時需加用止血藥物。醫生與護士相互配合,提高患者遵醫用藥,減輕治療過程中的不良情緒。
1.2.4 病房護理護理人員通過調節病房的溫度以及適度,定時進行病房消毒處理,依據患者的病情以及愛好,可在病房擺放一些患者喜歡的物品包括盆景,或安裝電視,給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
1.3 觀察指標觀察指標: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從陽性出血到所有癥狀(嘔吐物為隱血陽性、黑便或柏油樣便或糞便隱血顯示為陽性、胃液或大便出現隱血陽性)轉變為陰性,均為出血時間。并統計止血后3個月內應激性潰瘍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統計兩組患者的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所有患者均順利進行治療以及護理工作,觀察組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應激性潰瘍復發率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3個月的隨訪,對照組應激性潰瘍復發11例,復發率為25.0%,觀察組應激性潰瘍復發3例,復發率為6.8%,兩組復發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住院時間

表1 兩組患者的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住院時間
觀察組(n=44)6.5±2.5 190.5±37.2臨床癥狀出血時間(d)住院時間(d)對照組(n=44)8.5±2.2 218.5±48.4
當前醫療水平有了明顯進步,醫院為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這就要求臨床工作,不僅要求有效治療疾病,還要求獲得身心舒適。臨床研究表明,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接受有效的治療方案,臨床完善的護理工作對于促患者身體健康早日恢復也是十分必要的。
腦科疾病多比較嚴重,而且病情惡化發展快,手術風險實施大。臨床治療腦血管疾病常用的手術方法為顱腦手術,但該手術實施風險較大,極易產生應激性潰瘍出血,嚴重者會致死,影響患者術后的存活率[2]。臨床分析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的發病機制:胃腸道粘膜受損,局部保護力下降,傷及胃粘膜的胃酸胃蛋白酶過量分泌,再加上機體神經內分泌紊亂擾亂機體免疫力。最根本的條件是胃粘膜血流量下降。分析具體原因:第一,機體分泌胃酸、胃蛋白酶量增加,受機體應激反應的影響,壁細胞鹽酸量分泌增加,顱腦受損波及丘腦植物神經,引發迷走膽堿纖維興奮,增加大量的胃泌素分泌量;胃粘膜缺血缺乏足夠的機能量,分泌碳酸氫鹽量減少,不利于H+的運轉,導致胃粘膜聚集大量胃酸,進而引發應激性潰瘍加重。第二,顱腦術后機體處在應激狀態下,交感神經以及迷走神經受刺激興奮,導致胃黏膜靜脈短路,加劇血管收縮,增加應激性潰瘍發生率。第三,顱腦受損后需接受手術治療,再加上神經內分泌異常紊亂,下丘腦、邊遠系統為應激的整合中樞,激素分泌失調,刺激應激性潰瘍發生[3]。第四,顱腦損傷并發其他癥狀,加劇應激性潰瘍;機體高血糖狀態下,會出現乳酸堆積、厭氧代謝情況,削弱胃黏膜保護力,加劇胃黏膜損傷,而誘發消化道應激性潰瘍[4-5]。
因此,手術實施時,若配合結合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可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減少術后并發癥、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新型護理干預模式實施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護理干預模式實施不僅有利于提高腦血管術后的臨床療效,而且可顯著提高患者整個護理過程的安全舒適,相較于常規護理方法,該護理實施效果更為顯著[6-8]。
本次研究中,腦血管手術患者接受護理干預方法,實施后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以及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并對比不同護理實施后兩組應激性潰瘍復發率,對照組的潰瘍復發率為25.0%,觀察組潰瘍復發率為6.8%,觀察組患者的潰瘍復發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腦血管顱腦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方法,可大大減少應激性潰瘍出血時間以及患者的住院時間,促患者的身體健康的早日恢復,而且還有效預防潰瘍復發,值得廣泛應用推廣。
[1]鄭美華.急性腦血管病的院前急救與護理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3(3):570-571.
[2]譚淼.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27-228.
[3]藍仕園.護理干預聯合華佗再造丸治療腦血管病的療效評估[J].北方藥學,2015,12(12):196.
[4]李唯一.腦血管病后遺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8):135-136.
[5]韓榮.綜合護理干預在腦血管病病人介入治療前后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22):2184-2185.
[6]葉妙紅,李素紅,梁桂珍.特殊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致肢體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1):191-193.
[7]易詩瓊.心理護理干預對腦血管介入患者術前焦慮的護理研究[J].當代醫學,2010,16(24):14-15.
[8]陳美華.護理干預在預防腦血管造影術后尿潴留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3,19(36):1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