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新++邊茂偉
摘 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技工院校完成教育重任和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本文對技工院校師資隊伍的現狀、發展方向及建設對策進行了分析闡述,并引進了對“四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思考。
關鍵詞:技工院校 隊伍建設 四師型
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和創業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的殷切期望。技工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陣地,承擔著為社會各部門培養品德過關、技術過硬的高技能人才的歷史重任。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師。因此,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技工院校完成教育重任和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技工院校教師隊伍的現狀
由于對師資建設的認識不到位,措施不給力,以及校企合作、產教結合還處于初級階段,科技開發、社會服務體系及機制尚未形成,導致教師隊伍建設存在諸多問題。
1.職業素養欠缺
多數教師來源于非師范院校,沒有學習過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先天不足;對學生的心理干預能力相對較弱,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硬性管理的成分多,軟性的行為疏導和心理疏導相對少。教師自身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參加技術比武等能力有待提高。
2.教學創新能力弱
技工院校招收學生的基礎較差,教師在教學中個人成功體驗少,缺乏激情和課堂創新的動力,大多沿襲著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缺少與學生的互動,生動、新穎和富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不多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的能力尤其不足。
二、技工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方向
為彌補技工院校教育教學存在的不足,人社部為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實現三個“合一”,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學做合一。這就決定了技工院校教師不僅要具備理論和技能訓練教學能力,還需要針對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疏導能力,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創業咨詢的需求,成為 “四師型”教師。
三、 “四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踐
筆者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確定我院“四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標準為:講師、技師、心理咨詢師、創業咨詢師;提出教師隊伍能力建設三個“一體化”的目標:工業生產和課堂教學一體化,教育引導和心理疏導一體化,創業就業培訓與企業培訓一體化。
1.加強校內培訓工作
一是新教師崗前培訓。由于剛走上講臺的新聘教師,缺少教學實踐經驗,學院利用內部教學資源,由學院安排業務骨干教師與新教師結成“一對一”的師徒關系,通過業務骨干教師的示范課、業務指導、定期聽課評課、互相交流、共同研討等方式,為新教師架起由理論到實踐的橋梁,使新教師在教學技能方面得到迅速提高,職業意識、職業人格方面也受到老教師的熏陶。
二是實施能力提升工程。對于專業理論知識薄弱的實習指導教師,學院組成理論培訓班,利用本校相關專業教師或外聘專家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提高實訓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利用假期聘請“聯想培訓集團”等國內知名培訓機構給全體教師充電,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大部分教師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得到提高。
三是實現一體化教學。學院實施“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通過對教師的理論、技能全員培訓,專業課教師分批到企業參與生產與管理,逐步適應一體化教學的要求。全院五大系建成適合企業需求的70多個教學項目工作站,統一采用“6S”管理模式,實現了專業課堂進車間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四是實施“名師工程”。筆者學校作為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高度重視名師的培養,自2010年3月啟動“名師培養工程”以來,學校通過開設名師培養論壇、教科研活動、學習進修、教學競賽、技能比賽等活動進行培養,名師培養對象取得了快速成長。學校現已建立了以教師命名的“大師工作室”。并通過發揮“名師”的帶頭和輻射作用,帶動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
2.開展校外交流培訓
一方面是開展校企合作。依托全國五百強企業“太陽紙業”“華勤集團”等實訓基地,開展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鍛煉活動。寒暑假時間,每次選拔50多名中、青年教師到企業的各個崗位見習實訓,了解企業生產和管理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辦法。為實現一體化教學提供指導。
另一方面是積極參加各種校外培訓。筆者學校依托培訓基地和知名院校,每年拿出50余萬元經費,有計劃地選送中、青年骨干教師外出培訓。近年來學校先后有80名教師參加全國、省市級教學交流會議,100多名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級專業技能培訓班,通過交流培訓和進修,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開闊了視野,為開展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綜合能力培養
一是心理輔導能力培養。針對教師心理輔導能力的欠缺情況,學院依托社會培訓機構聘請國內知名心理學專家對教師進行心理輔導能力培訓。兩次組織了180余名教師進行為期半年的三級心理咨詢師培訓,并參加全國心理咨詢師統一考試,大部分取得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提升了教師心理干預輔導能力。
二是教師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院為了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帶頭人,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采取如下措施:選拔具有創業潛質的中、青年教師到高校進修,更新教師的職業教育理念,提高創新創業的綜合能力;挑選業務知識扎實、具有創新素質的中、青年教師參加培訓,如“就業指導師”“企業培訓師”等專項培訓;開展多形式、有計劃的培訓,如舉辦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會、教學方法學術研討會等。
4.開展教師技能競賽
學院每學年有計劃地舉辦教學設計比賽、說課比賽、教案評比、課件制作評比、立標課達標課評選等活動,在規范教學常規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創新教學。鼓勵教師參加國家級、省市級組織的技能競賽多名教師獲得兗州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濟寧市首席技師、濟寧市教育教學能手、山東省青年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5.加強制度建設
一是制定教師進修激勵機制。學院制訂《濟寧工業技師教學工作激勵辦法》鼓勵教師加強業務學習、提升專業技能。對取得各項專業資格證、外出參加培訓和學歷進修的教師報銷經費。使筆者學院教師的學歷學位水平、業務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對于取得多項資格證的教師,經學院評審可確定為“雙師型”或“四師型”的教師。截止到2017年2月,學校專業技能提升的教師達到128人,通過教師的積極努力和學校的激勵機制,教師的專業技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
二是加強教師的考核力度。學院出臺管理制度,加大教師的考核力度,督促教師學習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學校規定理論教師必須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取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實訓教師學歷不達標,限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歷要求標準。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筆者所在學院逐步形成了一套教師隊伍建設規章制度,建立了一支素質過硬、技術全面、德能兼備的“四師型”教師隊伍。今后筆者學院將繼續加強“四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和探索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濟寧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