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隨著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增加,關于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則顯得迫切而又重要。針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優(yōu)化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 大學生心理健康 問題 對策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fā)展,現如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而民辦高校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系統(tǒng)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其心理健康情況更應得到重視。由于民辦高校其發(fā)展歷史較短,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與教育方法等方面尚未成熟,投入的資金、場地、人員還有體制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比較緩慢,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與優(yōu)化,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是同時,此項工作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是教育界研究的重點之一。
一、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歸因分析
(一)學校因素
1.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滯后。我國大多數民辦高校仍處于摸索和積累階段。對于大部分民辦高校而言,招生和教學是學校發(fā)展的重中之重。觀念的落后決定了這些高校不會傾注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民辦高校心理健康保障機制不健全。我國民辦高校普遍缺少對大學生心理恢復與矯正方面的意識,也欠缺這方面的保障措施。高校心理健康保障機制不健全容易加大學生發(fā)生心理健康危機事件的幾率。
3.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亟待完善。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專業(yè)化、常態(tài)化的隊伍。但目前許多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依然存在著人員不足、專業(yè)薄弱、培訓欠缺、實踐缺乏等情況。
(二)環(huán)境因素
民辦高校的大學生經歷了緊張的高中生活,面對全新的大學環(huán)境,學習和生活方式都和中學期間有明顯區(qū)別,需要較長時間去適應這種生活。一方面,高中時期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大學生活既要重視學習各學科知識,還要讓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大學生感受到較大壓力。此外,如今我國的大部分“90后”大學生均為獨生子女,很多學生從小嬌生慣養(yǎng),而大學是全新的相對獨立的環(huán)境,學生的顧慮較多,既要學會獨立自主生活和學習,還需要學會集體生活中和別人如何相處。假設自己適應力不強,社群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往往會難以適應大學生活,會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
(三)家庭因素
對于民辦高校大學生來講,家庭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非常明顯。一是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大學生心理是有影響的,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更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況,常常會和子女溝通,發(fā)現并解決一些心理問題。二是就家庭氛圍而言,家庭教育過于嚴格,往往會導致子女缺乏自信心,做事的時候也缺乏魄力;對子女的過度溺愛會導致子女自私、不懂合作,考慮問題不顧及他人感受。三是家庭關系是否和諧也很重要,父母經常鬧矛盾或離婚均會讓大學生缺乏安全感,有可能導致大學生抑郁,情緒不穩(wěn)定。四是和家庭經濟基礎有很大關系,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助學金或勤工儉學崗位支持學業(yè)的完成,如果高校資助工作做的不到位,大學生也會有心理負擔。
(四)自身因素
1.民辦高校大學生自卑感高。民辦高校有許多大學生入校時就把自己定義為高考的失敗者,總覺得自己不如公辦院校的學生,從而逐漸形成了心理上的壓力。這種強烈的自卑心理阻礙了其心智的健康發(fā)展,導致學生出現心理疾病。
2.民辦高校大學生壓力大。民辦高校大學生在入校時普遍存在缺乏學習動機、學習自覺性差、學習方法不得當等現象,這些現象增加了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其次,民辦高校大學生需要提供高昂的學費,因此家庭負擔重更易形成壓力。最后,民辦高校大學生所面對的就業(yè)壓力較大,這都在無形中增加了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發(fā)生的可能性。
二、解決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優(yōu)化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民辦高校應完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為大學生配備更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為他們提供常態(tài)、及時和有效的心理咨詢服務。吸納心理學專業(yè)人才進入心理健康師資隊伍,讓他們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要提升教師的工作能力和專業(yè)性,打造一個高素質高水平的隊伍,并將其納入學校人才管理的具體工作中。要對心理健康師資隊伍進行常態(tài)化的專業(yè)培訓,以增強其專業(yè)能力。除專業(yè)人員外,從事學生工作的班主任、輔導員,也要不斷學習心理咨詢手段以及心理學知識,以便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還可以通過報考心理咨詢師證書,學習心理相關知識,以提高心理咨詢的技術。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民辦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模式,遠遠跟不上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再加上師資隊伍的缺乏和教學觀念的落后,并沒有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所以,民辦高校應加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改革力度,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校園文化環(huán)境如果和諧融洽,學生也會形成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在如今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學校要想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工作,首先,一定要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大學生建立完善的教育環(huán)境。例如,學校可以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大學生踴躍參與,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還能夠通過與同學的交流緩解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其次,學校還要推動文明班集體和宿舍文化的塑造,鼓勵同學之間互幫互助,融洽相處,為大學生創(chuàng)建和諧友愛的成長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tài)。
總而言之,加強和優(yōu)化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這是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加上民辦高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變化飛速,本文做出的有關研究可能存在些許不足之處。因此,希望教育界的其他學者和專家持續(xù)關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項重要的課題,積極探尋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入剖析造成此類問題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為改善大學生心理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何少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李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2.
[3]申小瑩,董雪.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學研究,2005,(05):420-423.
[4]薛敏.試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文學教育,2016,(06):147.
[5]王陳,蔡宏標,鐘秋亮.關于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