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
摘 要:一部好作品擁有引人矚目的作品名稱,作品名稱中包涵了作者本人高度濃縮的智力成果和經過反復琢磨、考量的勞動成果。隨著社會公眾文化需求的增強,許多商家或個人趁機搭上知名作品的順風車,將知名作品的名稱注冊為自己的商標,或引用知名作品名稱為自己的作品名稱,用以為打開自己商品或作品的市場。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任何法律條文明確保護作品名稱,著作權人在這樣明顯不公平的境遇中無法為自己維權。因此,學界對該現象展開了熱烈討論。雖然人們普遍接受作品名稱是極具保護價值的觀點,但重點仍停留在討論保護作品名稱的重要性、合理性,以及如何援引或創設法律對其進行保護的問題上,對于作品名稱保護的限制性問題、保護程序的啟動、保護期限問題的探討還較為粗淺。保護作品名稱無可厚非,但保護權利不代表可以濫用權力,對作品名稱的保護是需要有一定限度的。從對作品名稱保護的限度入手分析相關問題,以期為日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作品名稱;知名度;限制性保護;維權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2.049
1 有關作品名稱保護合理性的分析
作品名稱是整部作品的代表和濃縮,具有其獨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價值,同時,也包含了作者反復的考量和創作,濃縮了作者的汗水和心血,絕非一些名詞或動詞的簡單組合。它具有保護的意義,且好的作品本身擁有高度的社會認可度,具有高度的商業利用意義和價值。因此,保護作品名稱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可以促進社會創作熱情,提高著作權人對法律和社會的信賴,也可以整頓和維護社會市場經濟的秩序,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相關單位應當予以支持。
2 作品名稱保護問題在我國的現狀
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保護作品名稱,司法領域對此問題也沒有明確的解決標準或方式。因此,現仍處于問題的暴露階段。近些年來,有關的案件,比如1999年中央歌劇院芭蕾舞團作曲家郭石夫訴娃哈哈集團案;迪斯尼公司就“米老鼠”名稱及其卡通形象訴浙江某企業案;《小龍人》電視劇主播方訴“小龍人食品公司”案;電影劇本《五朵金花》作者之一趙某就“五朵金花”香煙標志訴曲靖某卷煙廠案;中央電視臺訴圖書《舌尖上的中國》作者馬某案,等等。在這些案例中,司法對侵犯原著作者的作品名稱的行為和懲罰方式均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
3 對于作品名稱的保護應當有限制
3.1 對作品名稱進行限制性保護的合理性分析
目前,學界所持理論有“著作權法保護說”“商標法保護說”“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說”和更為合理的“商品化權保護說”。
筆者認為,不論以何種理論來看,保護作品名稱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基于日常生活和對激發社會創造力的需要,對作品名稱的完全壟斷會嚴重限制社會上其他對此名稱有創作意向的創作者的創作能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后使用作品名稱者創作的作品比原作品名稱著作權者的社會認可度更高,或使用了原作品名稱的商標品牌創造出的商業價值遠遠高于原作所蘊含的商業價值的情況極有可能出現。因此,只有對作品名稱的保護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才能保證雙方利益的均衡。
3.2 在不同情況下對作品名稱進行不同程度的保護
3.2.1 作品名稱取得保護應具備的條件
3.2.1.1 合法性
作品名稱必須符合社會公序良俗和法律的規定,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
3.2.1.2 獨創性
作品名稱的長度一般很短,且必然是一些詞語的組合,因此,作品名稱必須具有相當的獨創性,才能具有相應的保護價值。同時,“獨創性”應與“創造性”區分開來,“獨創性”屬于事實判斷的范疇,可以依據社會現有作品名稱來判斷,而“創造性”屬于法官司法直覺的范疇,因人而異,無法進行準確的判斷,也沒有絕對的判斷標準,將其納入構成作品名稱保護的要件中要求過高。
3.2.1.3 熟知性
熟知性即知名度,作品只有具備一定的知名度,才能具備被保護的價值。在我國,可以采用權利人提供作品銷量證明自證的方式來判斷。
3.2.1.4 相當的商業價值
只有具有相當商業價值的作品才有必要進行保護,也只有在侵犯了具有商業利用價值的作品名稱的情況下,才會在情理上形成利益分配的不協調。
3.2.1.5 經過登記
我們保護的應當是登記過的作品名稱。筆者認為,我國應當有機構承擔為注明作品登記的職能,注冊作品名稱的方式由原作作者自行申請,公示登記,具體步驟可以借鑒我國《商標法》第22條和第24條。
3.2.2 在何種情況下限制對作品名稱的保護
對此,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對著作權的限制性規定,即“合理使用”規則、“法定許可使用”規定,同時,對人們日常生活引用、公眾利益、市場公平、權利的充分實現方式、如何最大限度的傳播先進文化等因素進行適當的考量。
3.2.3 不應當保護的作品名稱
不應當保護的作品名稱有以下3種:①作品名稱的使用違背我國有關公序良俗或法律法規的規定;②作品名稱實際上侵犯了某在先作品的名稱,或作品名稱出現于已注冊的商品之后;③他人在善意、非盈利狀態下使用作品名稱,且未給著作權人權利帶來實質性損害的情況。
3.2.4 應當對知名作品予以特殊保護
3.2.4.1 對知名作品予以特殊保護的合理性
知名作品的名稱被不加門檻地注冊成為商標,公眾會產生信賴的錯覺,從而影響到社會經濟秩序。只有當作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名稱才會開始攜帶商業利用價值。不為公眾所知悉的作品名稱很難在被他人使用后產生權力利益上的損失,也就無法具備事實上的保護意義。同時,對個人來說,只有利用知名作品的名稱,才可以達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直接收獲的效果。
因此,重點保護知名作品,是對司法資源的高效率利用,能夠在激發社會創作者創作時精益求精的熱情的同時,防止權利的濫用,為社會主義市場秩序保駕護航。
3.2.4.2 在保護知名作品時應考慮的因素
對于與原知名作品核心內容或主體描繪對象相同或相似商品進行商標搶注的行為,應予以更強硬的打擊。此類商品明顯對原著有更明顯的主觀惡意,從中擷取了更大的商業價值,且其生產的商品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更具誤導性。例如,以“米老鼠”為注冊商標生產玩具,會使對動畫《米老鼠》有好感的消費者誤以為是紀念品而購買。早些年的“娃哈哈”品牌酸牛奶,會讓大眾誤以為是國企生產,“舌尖上的中國”會讓消費者誤以為是經過遴選的食品,相信會更好吃等。針對這種情況,應適當采用《商標法》中關于保護馳名商標的有關規定進行保護。在文化創作領域,一項作品被公眾接受的時間是無法預期的,權利人很難在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下提前預知作品的知名度,極易錯過保護自己作品的機會。因此,對知名作品的保護應適當引用對馳名商標保護的規則,從而更好地保護知名作品及其著作權人的權益。
3.3 對作品名稱保護的取得和期限
3.3.1 對作品名稱保護權利的取得
根據我國《專利權法》《商標法》中的一般理念,保護生效的起算時間應當從著作權人申請對其作品名稱登記,并審核通過,登記成功開始起算。同時,在該作品名稱被惡意注冊成商標并進行公示期間,應允許權利人以侵犯自己作品名稱的相關權利為由,要求宣布申請注冊的商標無效。
3.3.2 對作品名稱保護的期限
著作權人本身具有勤勉義務,應當時刻關注社會動態,并對自己作品的作品名稱予以適當保護。如果著作權人對于侵犯自己作品名稱的情況遲遲不理,等待相對人基于自己作品名稱實施的商業活動、其他著作行為的社會經濟利益累積而錯過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有關訴訟時效,法院應當依法剝奪其勝訴權。同時,考慮到普通的著作權保護期限長達50年,而文化作品產生商業利用價值的50年后,其社會知名度、支持率通常會有所下降,此時,該作品名稱被注冊或使用,很難再達到原本效果,其剩余的商業價值必然變質。如此,如果對作品名稱給予長達50年的保護,就會降低社會智力、經濟資源的利用率。本著以促進著作權者更積極地利用其作品的完全價值,促進智力、經濟資源在社會中更廣泛流通的原則,我國應當在作品的熱度范圍內適當縮短對其名稱的保護年限,具體可以參考《商標法》對注冊商標的保護期限和延展方法。
4 保護作品名稱的主體
筆者認為,對作品名稱進行保護的義務主體主要有:著作權人本人、涉及作品名稱有關權利的其他義務相對人或法人,以及國家。其中,著作權本人本著對自己完整權利應盡的勤勉義務,應當提前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其他義務相對人或法人在使用作品名稱時,也應該提前注意自身的行為是否侵權。除了這兩者之外,國家也應該負擔作品名稱的一部分合理義務。由于文化作品成名的不確定性,更多的著作權人無法在事前保護自己的權益,而只能事后采取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的方式尋求救濟。此時,就對司法工作者強大的司法直覺和司法素養,以及國家法律給予的保護個人權利的完備性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5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對于自己知識勞動成果的維護意識越來越強。雖然作品名稱的保護問題是老生常談,卻還沒有任何明確的法律條文、司法制度、司法解釋等從實質上解決,因此,有關作品名稱的糾紛還在不斷發生,這似乎已經成為我國法律系統中的一個漏洞。我們期待我國法律體系有朝一日能夠將其填補起來,但也應當給予法律一定的寬容,給予其充足的完善時間。同時,要清醒的意識到個人才是維護自身權利最重要的主體,作為著作權人,應當對自己的著作負責,及時關注社會動態,在完成作品的同時及時利用和保護作品及其名稱各方面的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M].第五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鄭成思.版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3]梁慧星.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4]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韋之著.著作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付翠英.論作品名稱的法律保護[J].西部法學評論,2001(1).
[7]楊遠斌,朱雪忠.論作品名稱的法律保護[J].知識產權,2000(6).
[8]眀黎.作品名稱的法律保護問題[J].北京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19(1).
[9]彭敏.論作品標題的知識產權保護[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
[10]羅旭惠.論作品名稱的法律保護[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07.
[11]李辰亮.論作品名稱的商品化權保護[D].上海:華東政法學院,2004.
[12]伍平堯.作品名稱法律保護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1.
[13]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
Introduc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ory and Practic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
[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S].2012-03-31.
[15]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S].2013-09-16.
[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S].1993-09-02.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