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發
摘 要 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動機、興趣、情感、性格、意志、習慣等。因此教學中,在啟迪學生進行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融入教學中,把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作為學科教學目標之一。
關鍵詞 學生 非智力因素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要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要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讓學生更好地學好語文知識外,還必須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興趣、情感、意志、毅力和性格等。在語文教學中,要挖掘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掌握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獲取知識,這樣,便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略談自己的認識與體會。
1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興趣不僅是促進學生學好語文的前提,也是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礎。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所做的事有興趣,才能熱心去研究它。興趣是先導,它能牽引人們去觀察事物、了解世界、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發現新知識。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對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就會開動大腦,主動地、認真地去分析研究每篇文章,尋找語言規律,獵取新知。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對客觀事物體驗的加深,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持續發展,越來越濃。在教學實踐中,以培養興趣為前提,誘發主動性,這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教學應該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變化過程”。因此,教師的“教”主要在于促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效果,而學生發展的源泉,同其他事物變化的根源一樣,是固有的內部矛盾。由此可見,促進學生發展的第一要素是學生的主動性,所以,教者必須利用、珍視,并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參與。那么如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行之有效的:一是誘發學生的求知欲;二是幫助樹立自信心,培養自尊感;三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方法很多,可以是激勵、懸念、競賽式等教學方法,也可以采用“電教演示”等教學手段。總之,只要教師認真地把握好教材內容和結合學生的實際,因課制宜、因材施教,哪怕是一句藝術的語言,講一個動聽的故事,舉行一次有趣的活動,甚至教師做一個恰當的手勢,都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如我在講六年級的課文——朱自清的散文《春》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從喚起學生對生活的聯想入手,從而調整了情緒,引起了共鳴,讓學生迅速進入春的情境之中。一提到“春”,學生便自然聯想到“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眠不覺曉”“滿園春色關不住”等美好的詩句,自然導入描繪春天的一幅幅圖景: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享受到春的愉悅。因而,在強烈的情緒感染下,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春》這篇課文的學習之中。
2剖析學生的動機
動機是激勵人的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人的一切行為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并指向一定目的的。一個人的真實動機和行動之間有著經常的、本質的聯系,只要注意細心觀察和分析,去掉表面的、偶然性的東西,就會激發起真正的動機。由于學生接觸到的社會環境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接觸到的人的素質各異,所以思想觀念上千差萬別,產生的動機也就有了差別。見賢思齊,學習別人的優點,努力提高自己,才能不斷進步。自私的動機,會引起卑劣的行為;高尚的動機,會激起高尚的行為。班主任的責任,在于通過班級活動中的種種現象,對支配學生的行為的各種動機,作出必要的剖析,并適時給予引導,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
情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動力源。只要產生了情感,學生就會樂學、好學。從社會需要角度講,情感是人們對社會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以特殊方式表現出來的主觀感受和體驗。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只有良好的心態,才能對身邊的一切充滿深情,富有同情心,才能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才能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自然環境,也必定對自己和他人具有責任感。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心理狀態,即情感心理狀態如何,這是由于情感對于人的認識和行為具有巨大的調節和推動作用。所以,只有激起并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才能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欲望。在學習活動中,這種積極的情緒如果能得以保持,就會形成“情感動力”,對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起著巨大作用。
教學實踐表明:激動的情感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地研究、體味課文所寫的內容,領略作者所創造的境界。因此,我很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創造良好的心境,以保持學習語文的旺盛精力,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保持飽滿的情感以營造氛圍,喚起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受和體味作品的動人之處,以一顆赤誠之心,去解剖其深刻的內含及言外之意。
4鑄造堅定意志
意志是人們克服重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里過程。人們只有憑借堅強的意志,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并最終取得豐碩的成果。法國著名學者巴斯德說過:“告訴你使我達到目的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凡做學問者都深有體會,學習真是一件艱苦的事情,有時會感到枯燥乏味,有時會遇到挫折失敗,意志薄弱的人可能改弦易轍,可能自暴自棄,甚至可能選擇了輕生。只有那些意志堅定,“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才能最終領略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境界。
總之,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語文素質教育質量不可忽視的舉措。
參考文獻
[1] 李玉祥主編.淺談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J].教育學,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