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篤明+王婷婷+高維+馬娜



摘要:分類對于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進而改善城市生活環境質量至關重要。為促進垃圾分類行為研究工具的本土化,編制公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影響因素量表,本研究通過綜合分析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及結構化訪談初步確定量表的理論架構維度,在此基礎上編制問卷初稿進行預測試,繼而采用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等方法對調查問卷進行了分析和修正。結果表明:(1)問卷具有良好地區分度和較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2)確定了影響公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的9個因素:環境態度、感知到的行為動力、自我效能感、環境價值觀、道德規范、垃圾分類設施、政策舉措、宣傳示范和公共意識。該問卷適用用于公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研究。
關鍵詞:生活垃圾 垃圾分類 影響因素 問卷編制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數量猛增,“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峻。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是指居民將生活垃圾按規定分類,并分類投放到指定的設施或變賣的行為。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收集是垃圾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是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首要關鍵環節,利于提高垃圾后期處理的效率和效益,減少垃圾在后續填埋、焚燒等過程中造成的人力財力浪費。
本研究將在中國國情背景下基于國內外的研究理論提出初步量表架構,探討影響我國居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因素,確定其具體內涵,從而開發更具有通用性和全面性的垃圾源頭分類行為影響因素量表,為公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研究提供科學合理的研究工具。
二、研究內容
1.問卷設計(略)
(1)基于文獻資料的項目收集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借鑒了Tonglet,M.,P.S和Phillips等學者關于生活垃圾回收行為研究中的環境態度(Attitude)、感知到的行為控制(Perceived control)、主觀規范(Subjective norm)、道德準則(Moral norm)、情境因素(Situational factors)、成果(Outcomes)、結果(Consequences)和社區關注(Concern for the community)維。國內研究中主要參照曲英關于居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研究問卷中的相關條目,涉及有環境價值觀、公共宣傳教育、垃圾分類設施、項目類型和感知到的行為動力等維度。最后結合理性行為理論、計劃行為理論和A-B-C理論,提出問卷框架維度。
(2)基于結構化訪談的項目收集
本研究結合我國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對相關居民進行深度訪談和調研,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確定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影響因素和理論模型,以期更加符合我國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者對30名社會人員進行了一對一形式的結構化訪談,訪談結果發現垃圾源頭分類影響因素除了有居民自身的內部因素外,外部情境因素亦是影響公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重要因素。外部情境因素有物理性的因素和社會性的情境因素,前者如分類垃圾箱顏色分類設計對居民實施垃圾分類具有引導作用;后者如家人或朋友帶頭進行垃圾分類對實施垃圾分類同樣起到促進作用。訪談最終確定48項影響因素相關條目,例如:垃圾桶分類圖標統一且易于理解對于我進行垃圾分類很重要。
(3)項目篩選和問卷初步編制
將基于文獻選擇的影響因素條目和結構化訪談收集的影響因素條目作合并調整,邀請心理學研究生、教師和保潔人員共9名對項目合理性和項目語詞表達及語句通順性等做進一步的修訂工作,最終確定57項影響因素條目,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將其歸納為內部條件因素和外部條件因素兩個層面。影響因素量表各項目采用Likert 5級記分。垃圾源頭分類行為影響因素調查問卷維度框架詳見表1。
2.問卷預測試
研究采用紙質問卷現場發放和回收的方式抽樣調查測試了浙江杭州小區、商場等場所的社會人員,共發放213份問卷,回收問卷共計209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8.1%,回收有效問卷共計207份,問卷有效率達到99.0%(注:問卷沒有回答完整,或一份問卷中所有題目回答一致或絕大部分一致,判為無效)。具體人口統計學指標見表2、表3。
問卷預測試過程中主試為3名心理學研究生和1名心理學大四學生。測試采用統一的指導語,施測前主試先給調查對象分發問卷并解釋指導語,然后,開始正式測試。問卷施測過程中,為保證問卷數據質量采用主試和被調查者“一對一”方式進行問卷填寫。測試完成后,當場回收問卷并給予被試小禮品一份作為報酬。
三、數據分析
對回收后的有效問卷進行計算機數據錄入,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
(一)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主要考察測驗項目區分度。區分度分析首先采用的是“臨界比率”(critical ratio:簡稱CR值),即進行高分組(總分最高的27%)和低分組(總分最低的27%)樣本的每題得分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剔除決斷值未達0.05顯著性水平的條目,由表4結果可以看出,應剔除未達0.05顯著性水平的9、12兩題。研究又通過單項得分和項目總分的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來進一步檢驗項目區分度,剔除相關性未達0.05顯著性水平的條目,由表5結果可知。應剔除未達0.05顯著性水平的9、11、12三題。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1.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可以考察問卷是否能夠測量出研究者設計問卷時假設的某種結構。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時所包括的題項為項目分析篩選后的54個題項(不包括第9、11、12題)。
(1)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
研究選取取樣適當性(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對取樣適當性及因子模型是否適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KMO值0.893,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值為7949.575,P<0.001,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相關矩陣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2)因素提取
進行因素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極大方差正交旋轉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由碎石圖(圖略)可以看出,從第12個因素以后坡度線開始平緩,又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因而以保留9至11個因素較為適宜。
采用SPSS13.0對預測問卷數據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以最大變異法進行正交旋轉,由表6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11個成分,這也是因素分析時所抽取的共同因素數。11個共同因素可以解釋的總變異量為69.641%。因為轉軸后的因素矩陣中第10、11個因素層面所涵蓋的題項內容少于3項,所以將之刪除較為適宜。題項刪除后的因素結構也會改變,因而進行了第二次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以驗證量表的結構效度。
2.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
(1)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
研究選取取樣適當性(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對取樣適當性及因子模型是否適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KMO值0.898,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值為7663.276,P<0.001,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相關矩陣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2)因素提取
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包括的題項為篩選后的51個題項(不包括第9、11、12、7、10、30題)。由碎石圖可以看出,從第11個因素以后坡度線開始平緩,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保留9至10個因素較為適宜。
采用SPSS13.0對預測問卷51個題項數據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以最大變異法進行正交旋轉,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10個成分,這也是因素分析時所抽取的共同因素數。10個共同因素可以解釋的總變異量為69.499%。轉軸后的因素矩陣中第10個因素層面沒有涵蓋題項,因而取9個共同因素數,可以解釋的總變異量為67.506%。其中第52題(是否加大對垃圾分類相關內容的宣傳力度)無論是從語義還是實際生活角度考慮,與第2個因素層面(垃圾分類桶和垃圾分類標識)的其他題項不屬于一個范疇,又第52題與第53題(垃圾分類宣傳時間是否較長)相關系數R=0.533,P<0.001,相關性較大且達到顯著性水平,所以合并第52、53兩題,最后問卷剩下50個題項,題項合并后的因素結構也會改變,因而進行了第三次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以驗證量表的結構效度。
3.第三次探索性因素分析
(1)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
研究選取取樣適當性(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對取樣適當性及因子模型是否適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KMO值0.898,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值為7453.455,P<0.001,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相關矩陣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2)因素提取
第三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包括的題項為篩選后的50個題項(不包括第9、11、12、7、10、30、52題)。由碎石圖可以看出,從第11個因素以后坡度線開始平緩,又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因而以保留9至10個因素較為適宜。
采用SPSS13.0對預測問卷的50個題項數據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以最大變異法進行正交旋轉,由表7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10個成分,這也是因素分析時所抽取的共同因素數。10個共同因素可以解釋的總變異量為69.874%。轉軸后的因素矩陣中第10個因素層面沒有涵蓋題項,因而取9個共同因素數,可以解釋的總變異量為67.851%,而且每一個項目的因子負荷都大于0.4。
4.因素命名
根據第三次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轉軸后的因子負荷矩陣數值,并且結合預期研究框架,將50個題項歸納為9個維度。
(三)信度分析
研究以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Alpha系數)來檢驗公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影響因素問卷的信度(結果見表7)。
由表可知,該問卷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56,量表9個因素內部一致性信度均大于0.8,表明該問卷有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作為公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影響因素的測量工具是穩定可信的。
(四)效度分析
根據心理測量學家Turker的理論,構建健全的項目所需要的項目和測驗的相關在0.3~0.8之間,項目間的相關在0.1~0.6之間,在這些相關全距之內的項目為測驗提供滿意的信度和效度。問卷各因素之間呈中等水平的相關,因素之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因素與總分之間呈中等水平以上的相關且達到0.001顯著性水平,說明各因素較好地反映了問卷所要測量的內容。
四、討論
公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影響因素問卷的編制研究結果表明,所編制的問卷經過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的結果接近預想的問卷構架維度。研究中所使用的文獻資料分析和結構化訪談等方法較好地綜合收集了可能的垃圾源頭分類行為影響因素。編制的問卷題項經過相關專業人員的討論和修改,保證了問卷的內容效度。
在結構效度方面,研究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結合結構化訪談進行調查,提出問卷構架維度,影響垃圾源頭分類行為的因素維度有環境態度、感知到的行為障礙、感知到的行為動力、自我效能感、環境價值觀、道德觀、主觀規范、社區關注、垃圾分類設施、法律法規、公眾宣傳教育、示范性規范和項目類型13個維度。經過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歸納有環境態度、感知到的行為動力、自我效能感、環境價值觀、道德規范、垃圾分類設施、政策舉措、宣傳示范和公共意識9個維度。比較預想的框架少了感知到的行為障礙,合并了道德觀和主觀規范、法律法規和垃圾分類設施部分題項、公眾宣傳教育和示范性規范、社區關注和項目類型。
對于減少的4個因素,本研究認為原因如下。感知到的行為障礙主要從時間、空間、金錢和精力方面考察對垃圾源頭分類行為的影響,其影響主要集中在公眾的分類意識向具體分類行為轉化過程中,即在垃圾分類行為實施過程中才能明確體驗到行為障礙。我國垃圾源頭分類的推行還處于起步階段,公眾垃圾分類意識還不強,尚處于培育形成期,分類行為的轉化與執行就更為滯后,因而感知到的行為障礙這一因素目前暫時對于我國居民進行垃圾源頭分類影響不大,刪除這個維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道德觀和主觀規范都是居民感知到的行為期望,一方面來源于自身的道德期望,另一方面來源于他人的規范期望,可以歸為一個維度。垃圾分類設施中的垃圾分類袋的分發實屬于相關部門的舉措,與垃圾分類設施屬于不同的范疇,它和政府政策歸為一個維度是可接受的。公眾宣傳教育和示范性規范兩者都具有示范教育的含義,歸為一個維度比較貼合實際。項目類型考察居民垃圾源頭分類實施的自愿性,而社區關注是居民對自身所在的環境的關注程度,從兩者的含義上講均屬于公共意識,是可以歸為一個維度。總體上來說這9個維度是有效、合理的。
研究中影響因素量表的9個因素可以解釋的總變異量為67.851%,因素分析的結果對原始變量的代表性可接受。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56,量表9個因素內部一致性信度均大于0.8,表明該量表有高內部一致性信度。這些結果指標表明公共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影響因素量表是可靠、有效、理想的量表,可以在公共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研究中使用
參考文獻:
[1]王明珠.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的可行性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3,(02):14-16.
[2]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10.
[3]陳天年.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測量問卷編制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7,(0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