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酈永剛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中所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改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社會實踐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融合,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精神境界。
關鍵詞:社會實踐活動 德育教育 實效性 途徑
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素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入實際、深入社會、主動適應環境,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發展的更為健全,還能讓學生正確認識一些事物,積極進行自我行為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一、在德育教育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
1.可以有效陶冶學生情操,磨練意志
現如今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被大人們當公主、王子對待,沒有吃過什么苦,因此學生的意志力、堅強精神等都較為薄弱,通過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磨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養成不怕吃苦、不怕困難、樂于助人等精神,讓學生可以發展得更好。
2.可以有效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協作精神
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可能會帶領學生離開校園,去一些學生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如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國家工程、去社區看望老人或是去參加一些義工等,這些活動都是學生以前在學校生活中鮮少遇到的,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可以有效的擴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學習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也需要學生的相互配合,這樣也能使得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使得學生間相處的更為融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有效提高德育實效的途徑
1.明確定位,深化對中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想認識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位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也對教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順應教育改革的潮流,有效對傳統德育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往正確的方向上發展,使得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有效認識的德育的重要性,并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思想素養進行規范。
在以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一般都是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口頭上的說教,注重的是對道德精神的傳頌、推理,是一種封閉式的教學模式,這很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將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引入到德育教育中,可以在學生進行活動時有效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主思考、自我實踐,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有效的打開學生的心房,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加積極樂觀的生活,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得到綜合性發展,這就能很好達到中學德育教育的目的。
2.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學生實踐活動的內容
在中學階段,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班級年段、學生的不同年齡來制定合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快樂的接受德育的滲透。
比如,對待低年段的中學生時,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養老院、孤兒院等地方去幫助他人,使得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有效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或是軍營參觀,讓學生親自感受歷史的變遷,明白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學生銘記那些為祖國事業而捐軀的英雄,并像他們學習那種堅強不屈、熱愛祖國的精神,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3.采用多種方法,有效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1)貼近生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立足于生活實踐,盡量采取生活當中的一些實際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參與感,也讓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生活,達到德育教育有效教學的目的。
(2)依托低于社會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將學校所處的地域、擁有的資源等都有效地運用到德育教育中,使得這些成為德育強有力的輔助教材。
總之,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方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些親身體驗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獲得真實的感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想認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有效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素養,讓學生得到綜合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沙寧平.豐富活動內容提高德育實效——提高農村學校德育實效的實踐研究[J].寧夏教育,2014,(07).
[2]何遠清.活動德育:提高德育實效的有效途徑[J].教育導刊,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