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群

[摘要] 目的 探討社區健康管理對小學生預防近視的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期間某公立小學的三、四年級學生共346人作為管理組,同期選取辦學規模和水平與之相近的另一間公立小學的三、四年級學生共324人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給予每年1次常規屈光檢查,管理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社區健康管理干預,采用自制《小學生用眼和近視預防知識問卷》評估知識掌握程度,統計分析所有小學生干預前后視力和知識掌握程度情況。結果 管理組小學生新發近視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前者近視恢復率明顯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組小學生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社區健康管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近視預防知識掌握程度,有利于近視學生視力恢復和減少新發近視的發生,值得臨床作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社區健康管理;小學生;預防;近視
[中圖分類號] R1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8-1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analysis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prevention of myopia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346 students of grade three and four in a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management group. 324 students of grade three and four in another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had equal school size and teaching level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fractive examination for once every year while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give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t the basis of it. Self-designed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of using eyes and myopia preven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master degree of knowledge an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visual acuity and master degree of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The new occurrence rate of myopia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covery rate of myopia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Rate of knowledge master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master degree of knowledge of myopia prevention, help to recover visual acuity and reduce new occurrence of myopia,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Prevention; Myopia
近視是一種眼睛看近處清楚而看遠處模糊的狀態,也是學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如電視、電腦的普及、學生學習負擔的加重等因素影響,其患病率持續升高,且具有低齡化的趨勢,嚴重影響學生的生活質量,故如何有效防治近視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有研究表明,通過有效的干預手段可有效改善學生的用眼情況,有利于預防近視的發生[2]。對此,本研究通過給予小學生社區健康管理干預,探討其對近視預防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隨機分層抽樣法選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期間某公立小學的三、四年級學生共346人作為管理組,同期選取辦學規模和水平與之相近的另一間公立小學的三、四年級學生共324人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三、四年級學生、年齡在8~11歲;(2)期間無轉校、休學、退學者;(3)無精神病病史或溝通交流障礙。排除標準:(1)有心、肝、腎等嚴重性疾病者;(2)拒絕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管理組男182例,女164例,年齡8~11歲,平均(9.8±1.1)歲,三年級170例、四年級176例,對照組男170例,女154例,年齡8~11歲,平均(9.7±1.2)歲,三年級166例、四年級158例,兩組小學生在性別、年齡、年級等資料上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1.1 干預方法 對照組通過詢問、查閱學生基本信息等收集性別、年齡、年級等資料,給予每年1次常規屈光檢查,若社區屈光檢查結果為近視的兒童,轉診至醫聯體上級醫療機構眼科進行進一步檢查及處理,確診后加強常規指導用眼衛生和眼保健操。管理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社區健康管理干預,即對小學生檢查進行健康管理分級。(1)視力正常者,對學校老師進行視保知識和技術培訓,并對家長進行講座, 形成群防群控隊伍,通過多渠道、多種方式宣傳視力保護科普知識和技術,提高學生、家長、學校的認知度和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如確保每天戶外活動至少1h、每周調整1次座位、每班挑選4名學生為視力保健員、進行同伴教育并監督眼保健操上下午執行各1次等;(2)近視前期者,在視力正常者管理基礎上,對家長及學生進行維持或恢復正常視力的針對性教育,宣講家長配合的具體要求和愛眼護眼知識,以確保學生在家中的行為管理得到落實并獲得良好的知識宣教,屈光檢查增加至半年1次,課上提醒注意讀寫姿勢,課后催促學生走出教室活動;(3)近視者,轉診至上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學校共同配合對治療進行定期跟蹤。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幫助已發生近視的孩子減緩近視的加深速度,降低近視的累積疊加坡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近視眼并發癥,屈光檢查增加至3個月1次。
1.1.2 屈光檢查 由經培訓、操作熟練的1名社區醫務人員在學校設半暗室指導小學生在無屈光調節狀態下通過美國偉倫Suresight手持式視力篩查儀進行,儀器檢查范圍為,球鏡+6.00~-5.00DS,柱鏡+3.00~-3.00DC,超過時顯示±9.99,測量不出時不顯示數據,測3次并將結果記錄于檔案上。
1.3 指標觀察和標準[3-4]
所有小學生于干預前、干預1年后進行屈光檢查、采用自制《小學生用眼和近視預防知識問卷》評估知識掌握程度,統計分析所有小學生干預前后視力和知識掌握程度情況,其中屈光檢查顯示+1.0~+2.5D為正常;≥-1.5D及≤1.0D為近視前期,≤-1.5D為近視,問卷采用5級評分法進行定量劃分(1~5分),評估內容包括用眼衛生、近視危害、眼保健操掌握、看書和電視等用眼知識等,共12個條目,總分60分,<36分為未掌握,36~48分為基本掌握,>48分為掌握,掌握度=(基本掌握數+掌握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對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小學生新發近視和近視恢復情況比較
管理組小學生新發近視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前者近視恢復率明顯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小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管理組小學生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視是臨床上常見的眼科疾病,指調節松弛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的折射后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表現為看近處清楚而看遠處模糊,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5]。有研究表明,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學習壓力的增加,近視在學生群體的發病呈持續上升的趨勢,且近年來具有低齡化的趨勢,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6-7]。而李向青等研究表明[8-9],通過對用眼、保健、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管理干預,可有效起預防小學生近視的發生,有利于改善小學生的生活質量。
對此,本研究通過給予小學生社區健康管理干預,發現管理組小學生新發近視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前者近視恢復率和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后者,表明該干預可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近視預防知識掌握程度,有利于近視學生視力恢復和減少新發近視的發生;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健康管理分級并實施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如通過加強對學生、家長、學校老師等視保科普知識和技術的知識宣教[10-11],可有效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近視預防知識和改善其認知態度,著重介紹眼保健操的重要性與正確做法,進而提高學生對預防近視的重視和積極性,并使其掌握科學用眼的方法,有利于使學生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而保護和糾正視力;同時通過教育和指導學生改變日常用眼習慣,如注意保持健康的閱讀習慣,視疲勞時可眺望遠處,盡量多做些戶外運動[12-13],可有效避免不良坐姿、看書等帶來的用眼負擔,有利于降低近視發生的風險,且幫助已發生近視的孩子減緩近視的加深速度,可有效減緩視力惡化。同時,該干預中可能由于多數兒童近視早期為過度調節,通過積極的干預和監督,可有效矯正學生不良用眼行為,提高學生克服生活中干擾因素和誘惑,切實保障學生健康用眼行為的維持,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進而可有效促進其視力恢復,并有利于減少其長期不良行為所引起的視力后退現象[14-15],從而提高學生近視恢復的效果,使視力可完全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社區健康管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近視預防知識掌握程度,有利于近視學生視力恢復和減少新發近視的發生,值得臨床作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娜,林永興,鄭琳,等.杭州市小學二~四年級學生視力不良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1):96-98.
[2] 黃演林,張容,孫群露,等.深圳市寶安區小學生視力低下群體性干預效果評價[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19(10):1006-1009.
[3] 莫亞,王明芳,周綠綠.近視病因研究進展[J].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眼科學術交流會,2009,10(2):301-303.
[4] 吳含春,付玲玲.克拉瑪依市不同民族中小學生近視眼患病率調查[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12):1640-1644.
[5] 朱娜,羅家有,曾嶸,等.3586名1~9年級學生近視現況及其與不良用眼行為的關系[J].中國衛生統計,2014,31(6):987-989,991.
[6] 許韶君,萬宇輝,徐增輝,等.體育鍛煉、睡眠和家庭作業時間與中小學生疑似近視的關系[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2):183-186.
[7] 趙晨煒,馬娜,楊杰,等.杭州市五所小學學生近視相關因素調查[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3,15(6):373-376,380.
[8] 李向青,杜敏霞,李榮,等.運用健康行為程式模型對中小學生用眼衛生行為干預效果的評價[J].眼科新進展,2014,34(12):1180-1183.
[9] 劉建國,艾雅青,李振華,等.張家口市宣化區8405名小學生視力狀況及視力低下影響因素調查[J].職業與健康,2016,32(6):825-828.
[10] 高凡,徐燕,葉劍,等.重慶市城區1880名小學生近視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11):1137-1140.
[11] 諸曉楓,朱劍鋒,鄒海東,等.2010年上海市寶山區小學生屈光不正和視力損傷的患病率調查[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4,32(5):451-456.
[12] 張持晨,張玉靜,郭丹,等.綜合健康管理對醫學生預防近視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4):520-522.
[13] 謝紅莉,謝作楷,周芬,等.我國五個地區中小學生近視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3):999-1002.
[14] 宋國玲,杜曉琨,石一寧,等.223例高中學生3年間眼屈光狀況的縱斷面變化[J].臨床眼科雜志,2013,21(6):493-499.
[15] 屠春雨,傅利軍,方益榮,等.小學生近視檢出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3,25(11):8-11.
(收稿日期: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