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鈴
摘 要 伴隨我國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也在隨之不斷發展變化,實踐操作模式作為小學數學課改中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思維發散,同時,還能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本文詳細解析實踐操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關鍵詞 實踐操作 小學數學 新課改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教學階段,通過應用實踐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夠在學生掌握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于全新知識的理解和探索,并提高學生使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踐操作模式在小學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新課程的發展背景下,提出“以學生為本”的發展理念,要求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和能力,為了切實達到這一理想和目標,則需要引導學生加強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的課堂參與,進而充分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和解答技巧,實踐操作模式完全符合這一教學要求。
1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發展能力
活動是學生認知的基礎,活動和思維影響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十分有效的,實踐操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而一些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單一性,尤其是數學概念和定義,對于學生來說較難理解,若是硬性要求學生記憶和理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將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未來學習。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以實踐操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進而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例如:老師在講解有關三角形的穩定性一課時,則可以將三角形和四邊形進行對比學習和研究,學生對于上述概念的理解并不容易,此時,老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和活潑的心理特點,指導學生使用小木棒圍成一個三角形,任意拉動三角形的兩個頂點,三角形并未發生形狀變化;隨后,指導學生繼續使用小木棒圍成一個四邊形,拉動相對應的兩個頂點,四邊形的形狀不斷發展變化。通過上述操作和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特點,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需求和發展特點,延伸相應的知識要點,積極引導學生尋求實際生活中有關三角形和四邊形的事物,如:晾衣架、屋架、活動門等。這種直觀而又形象的實踐操作,能夠靈活的將抽象性數學概念和定義生動的表現出來,轉變為一種活潑生動的操作過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口、手、腦等感官的相互配合,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數學概念和定義的理解和認識,充分體現出數學課程的實踐性特點。除此之外,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探究和發展的學習環境,通常情況下,需要為學生創建一個較為生動和活潑的環境,通過利用實踐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實踐教學利于學生積極探索
伴隨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小學數學教學包括觀察、實驗、模擬和操作等環節,小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能夠加強自身的探索能力,同時,老師為學生構建一個愉快和輕松的學習環境,能夠充分解放學生的頭腦思維,突破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和禁錮,進而更好的接受數學知識,并找出和總結出其中的數學規律,使用這一找出的規律進而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能夠在學習全新知識的同時,加強自身的主動學習能力。例如:老師在講解正方形體積一課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一根長度為40cm的細繩,怎么圍能夠得出最大的面積。老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進行小組討論和計算,并找出其中內在的規律,得出:長和寬的長度越接近,其所圍成的圖形面積則越大。
3實踐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操作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和方式之一,而口、手以及大腦之間的互相配合是完成實踐操作的基礎。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同時,還需要進行知識要點的總結和記憶,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理論思維。例如:在講解圓柱體積一課的過程中,老師為學生提供同底等高的圓錐模型和圓柱模型,指導學生將圓錐模型中裝滿沙土,隨后導入圓柱模型中,觀察倒入幾次才能夠全部倒完,進而能夠得出:對于同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模型而言,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隨后,繼續選擇一個不等底等高的圓錐模型和圓柱模型,倒了三次并未全部倒完,因此,可以得出:不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模型并不具備三倍的關系。老師通過實踐操作的方法加強學生的思維活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理論通過實踐操作的方法完全的表達出來,進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并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轉變為學生自身的頭腦意識,進一步擴展了學生的頭腦思維。
4結語
實踐操作是學生獲取抽象理論以及數學規律的主要途徑,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個性特點,創建符合學生積極探索的教學環境,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和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數學課程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管玨琪,蘇小兵,郭毅,祝智庭.電子書包環境下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模式的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5(03).
[2] 魏雪峰,崔光佐,徐連榮.基于認知過程分析的小學數學探究問題設計與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08).
[3] 魏雪峰,崔光佐.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認知分析、模擬及其教學啟示——以“異分母相加”問題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