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寶貴資源,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我們要堅持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利用網絡技術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課實效性帶來的機遇。當然,在網絡環境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必然也要堅持一定的原則。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原則
網絡技術的普及,必然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網絡同時也帶給一些挑戰。網絡環境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必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筆者認為應該堅持理想信念教育與大學生成才需要相結合原則、教育內容時代化原則、教育主客體交互性原則、教育方法手段多樣化原則等。
一、理想信念教育與大學生成才需要相結合原則
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問題,這都需要正確的理念和方法指導著他們很好地去處理和解決問題。一方面,大學生在生活當中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個人問題,另一方面,大學生還需要崇高的理想信念來指引其為什么學,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夠讓大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的根本目的,能夠激發其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建設祖國、服務人民的棟梁之才。所以在網絡環境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主要原則之一就是審時度勢,運用網絡優勢,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思想理論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確自己的人生根本目標,堅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信仰,自覺將自身成才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努力學習和實踐,最終成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二、教育內容時代化原則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它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時代性。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科學理論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是時代精神的理論表現。一方面時代精神為一定科學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歷史背景,是一定科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時代精神的變化,必然要引起一定科學理論的發展變革。這種時代性,使馬克思主義必然直接地體現出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精神。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必須順應網絡環境下的趨勢,發展和創新教育內容,即教育內容要時代化,這也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必然要掌握的原則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要緊跟時代,把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研究成果緊密聯系實踐,應用到教育的內容當中來,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導性,引領時代的多樣性,從而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人才提供鮮明的政治導向,價值導向以及實踐導向。
三、教育主客體交互性原則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客體關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共同建構的交互性或復合性主體關系。也就是說,在教育者主動建構的教育情境中,教育者是主動施教的主體,受教育者是參與活動、接受信息的客體。在受教育者主動建構的自我教育情境中,一方面,受教育者是主動學習的主體,教育者則是具有輔助、服務功能的客體;另一方面,受教育者還是自我教育的主體。于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具體的德育情境之中實現著互動作用,形成了具體而并非抽象,運動而并非靜止的主客體交替重疊的、相互作用的運動過程。這一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客體關系的形成正是青年大學生主體意識迅速發展和逐步成熟的結果。因而,在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中,必須確立主體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則,順應大學生主體性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尊重并提升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活動,在滿足大學生的成才需要、服務輔導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目標。
四、教育方法手段多樣化原則
目前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存在著教材落后于時代發展,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不強,缺乏針對性,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片面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實踐能力、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在教學中參與程度較低,削弱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制約和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等問題。因此,本著教育方法手段多樣化原則,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學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真誠的人格感染人、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生動的形式吸引人。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式多樣化要求在課堂內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案例教學的模式,設置應景適時的教學情景,發揮非語言行為的作用,注重討論等師生互動的教學形式、采用多種多媒體手段組合教學,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同時還要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等多種途徑,做到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針對學生能入耳、入腦、入心,使學生達到知、信、行的統一,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賴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
[2]蔣立偉.增強高?!皟烧n”教學實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3]李葉舟.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性研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0.
[4]丁貞棟.“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實效性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5]陳文.基于網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J].武夷學院學報,2008.
作者簡介:周敏(1986—),男,漢族,研究生,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