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方式發生很大的變化。在“互聯網+”背景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應充分利用當前科技優勢,開拓互聯網宣傳渠道,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環境宣傳教育;探討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 文件編號:2095-672X(2017)03-0283-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156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 lot of changes in the way environmenta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ork.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nvironmenta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ork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 Internet publicity channels, enhance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Internet+"background;environmenta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discuss
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很大的改變。從信息交流方面來講,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廣闊,使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實際上就是把環境宣傳信息傳達給人們,來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認識,培養他們的保護意識,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環保部門可以借勢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拓寬環境宣傳的工作渠道,促進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轉型,使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更加高效。
1 “互聯網+”背景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現狀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各種新媒體的應用十分廣泛,例如微信、微博、網絡等等,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擴展。對于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而言,這些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使人們接觸環境信息的渠道增加。通過這些新媒體,能夠促進環保部門和公眾之間的互動,一方面環保部門更加了解大眾所需求的環境信息和環保訴求;另一方面,公眾能夠直接從環保部門獲得環境信息[1]。也就是說,“互聯網+”背景下,環保部門和公眾之間的溝通更加有效、迅速,溝通無障礙。因此,對于環保部門來說,“互聯網+”背景下環保部門關于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面臨很大的機遇。但機遇往往伴隨著一定的挑戰,在免費、開放的網絡平臺中,充斥者各種極端、負面、不理性的信息,擠壓正面信息傳播的空間,進而影響到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施成效。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當前互聯網的優勢,促使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得到良好轉型,提高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落實成效,是環保部門值得深思的問題。
2 “互聯網+”背景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
2.1 利用互聯網構建自媒體進行宣傳
微信、微博等都屬于開放的、免費的新媒體,門檻低,可隨時開通使用。環保部門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開通專屬的官方宣傳平臺,如官方微博、公眾號等,利用新媒體來構建自媒體,擴大環境宣傳的渠道,把握宣傳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提高宣傳的效果。而且這些新媒體中具有互動功能,能夠促進環保部門與大眾之間的互動,促進雙方的了解,提高宣傳效果。除此以外,環保部門構建的自媒體本身帶有專屬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能夠有效遏制各種極端、不理性、負面的環保信息,提高宣傳的效果。據統計,我國共有31個省(其中包括自治區、直轄市)在環保宣傳教育工作方面十分重視新媒體的開發和應用,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或官方微博。
2.2 “互聯網+”背景下環保輿論的監督和控制
互聯網本身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而且很多新媒體本身是免費的,門檻低,參與人員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網絡中的無論是正面信息還是負面信息,但凡是能夠抓住眼球的信息很快擴散,形成輿論熱潮。而人們對于這些信息的真偽鑒別能力參差不齊,很多負面信息橫行,破壞環保輿論環境,有時甚至給人們造成錯誤的引導。環保部門作為互聯網中的一員,并作為環保宣傳方面的主導者,保護環保輿論環境是重要的責任。一方面,要積極發布環境宣傳真實信息,對于一些輿論話題應進行核實,而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另一方面,要著重關注一些影響力較大新媒體和舊媒體,包括電視、報紙、微博、微信等,了解和掌握環境的輿論動態情況,并監控一些知名論壇等輿論造勢對象,防止這些平臺、賬號出現發布虛假環保信息、散布謠言、惡意炒作等行為,破壞環保輿論環境。除此以外,為了保護好環保輿論環境,應重視對國內關于環保宣傳工作方面的民意跟蹤、判斷、調研等,掌握民意,以便進行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方面的調整。
2.3 利用新媒體有的放矢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新媒體方便、靈活、擴散快的特點,積極開展線上活動,有的放矢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是面對全民的教育,包含各種政府、事業單位組織、各社會團體。因此,要針對不同的人群設計不同的宣傳信息、采用不用的宣傳方式,才能達到有的放矢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目的。
兒童、中青年大部分在學校里面接受教育,針對校園的環境宣傳教育工作主要是深化環境保護教育文化內涵,讓學生從書籍、視頻、課堂中接觸到環保知識,培養和提高兒童青少年的環保意識。對于步入社會的人群,則直接開展面向普通大眾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鼓勵人們從我做起,積極保護環境。另外,針對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人群,應加強各種環保政策法規、法律知識等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環境責任意識。除此以外,利用特殊節日來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6·5”環境日來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在當天可以開展一些活動讓人們關注、參與。通過有的放矢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對全民開展有針對性的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樹立全民環保理念。
以包頭市為例,包頭市于2014年開通了“包頭環保”微信公眾平臺,每年向公眾發布信息600余條,包括最新空氣質量周報、包頭環保最新工作動態、環保科普知識等。另外,為普及新《環保法》在微信平臺開展了環保知識競賽。最近出臺的《包頭市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中指出,通過微信平臺進行環境違法行為舉報是舉報途徑之一,還將在全市范圍內不同人群中聘請100名環保社會監督員,組建“包頭環保社會監督員”微信群,這些都將成為進一步溝通環保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有效途徑。
2.4 創新和發展環境保護文化
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審美等也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地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很容易導致人們失去關注的興趣,達不到教育的效果[3]。因此,環保部門應該重視和加強環境保護文化的創新,包括宣傳的內容和宣傳的方式。宣傳的內容方面,可以利用互聯網對民意進行跟蹤、調研,掌握大眾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來創新環境宣傳教育內容,吸引人們的關注。在宣傳方式方面,可以結合當前的互聯網來進行。現階段互聯網中,信息的傳播方式有視頻、文字、圖片、音頻等,信息的傳播途徑有論壇、微信、微博等。在宣傳方式方面,可以將環境教育內容做成圖片、視頻等,上傳到網絡中,讓人們可以從微信、微博等途徑進行閱讀、了解,從而達到宣傳的目的。另外,應該積極創新和發展環保題材文藝作品,包括影視、圖書、戲曲、游戲等。結合人們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制作環保專題片、微視頻、環境保護公益宣傳片、環保宣傳海報等,向大眾宣傳環保知識,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3 結束語
現階段互聯網普及力度高,普及范圍廣,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發生很大的改變。“互聯網+”背景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面臨著很大的機遇,利用這些機遇可以改變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模式,提高環境宣傳工作成效。而機遇本身也伴著挑戰,各種不良信息的擴散擠壓到環境宣傳正面信息傳播空間。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環保部門應結合互聯網的特點,積極構建良好的環境輿論環境,發展環境文化,開展全民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何家振.試論環境宣傳教育結構轉型和戰略升級[J].中國環境管理,2014,(2):1-4.
[2]李娜.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保意識[J].科技風,2015,(8):265.
[3]王向陽.新形勢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思考[J].綠色科技,2015,(8):235-236.
收稿日期:2017-04-17
作者簡介:姜瑞芬(1982-),女,碩士研究生,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宣傳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