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琳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數字化信息服務;標準規范;比較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國內外數字化信息服務標準規范研究現狀,介紹了信息服務領域的主要標準規范,從標準規范數量、內容和發布機構等方面對國內外信息服務領域標準規范做出了比較和分析,并總結了國外圖書館標準規范帶給我們的啟示。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6-0051-03
當今社會,數字化信息服務作為一項新興的信息服務方式,其地位越來越重要。一方面,國內諸多高校數字化信息資源及服務都是由圖書館提供的,要想讓這些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為用戶所享用,就必須建立一定的標準和制度來約束和規范,如資源組織和服務等[1]。另一方面,數字化信息標準與規范的建設不容忽視,理應得到各高校的重視。筆者針對當前我國在數字化信息服務領域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探討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1 國內外數字化信息服務標準規范研究現狀分析
1.1 國外情況
在1973—2010這30多年間,國際圖聯(IFLA)一共出臺了5部關于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標準、指南等[2]。從內容來看,這些標準也在不斷變化,過去的標準主要涉及圖書館規模和管理等基本信息,變更后的規范則強調圖書館要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規范圖書館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1993年,美國正式出臺了第一部《高校圖書館標準》,并且不斷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從最初確立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地位、作用,到逐漸明確圖書館的教育功能,以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師生。此外,美國各州也制定了各自的高校圖書館標準,如2004年愛荷華州出臺的《高校圖書館質量指標》和2013年康斯威辛州再版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標準》,它們不僅受到了美國國內學者的青睞,更在國外廣為流傳,作為借鑒和參考的書目,在圖書館標準制定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3]。以英國為例,其圖書館管理和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完善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1942年《麥克考文報告》所提及的圖書館,主要是關于二戰結束后英國高校圖書館的新使命及人員、服務等[4],而到了2003年,在《未來框架:新十年的圖書館、學習和信息》中英國將更多的關注放在了圖書館本身的地位和使命上。對制度進行不斷的修訂,不僅能使制度與時俱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英國政府對數字化服務標準的重視。
1.2 國內現狀
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出臺圖書館服務的相關標準方面起步比較晚。2012年,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相關標準及規范正式頒布[5]。目前,研究者大多注重對新出臺的標準進行論述和評價,卻很少學習這些標準。就論述而言,王世偉對《高校圖書館服務規范》的編制特點進行了論述,他認為《規范》不僅反映了服務效能、人力資源的行業特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化內涵以及世界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特征。李丹強調《規范》中要求型指標和建議型指標與現實脫節,很難在現實中開展。沈光亮則認為《規范》最主要的價值并非它本身,而是其中談到的要大力建設高校圖書館,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拓寬館內資源,吸引更多的讀者閱讀,從而將館藏資源和配置資源轉化為閱讀的推動力。另外,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沈光亮也做出了自己的論述,如指出《規范》在術語表述以及效能評價上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
2 信息服務領域標準規范數據收集
2.1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規范的收集
以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網站為依托,收集和整理國際標準分類法(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forStandards)所研究的內容,筆者得到了相關數據,通過對信息組織相關的技術委員會(TechnicalCommittee)列表進行補充,最終收集到107個ISO標準。
2.2 美國標準規范數據收集
以美國標準學會(ANSI)網站Cal為數據來源,根據美國標準學會的特點,以出版者列表為主體類目進行瀏覽,選擇的主要出版者如表1所示,最終收集到79個標準規范[6]。
2.3 我國數字化信息服務標準規范
所謂數字圖書館指的是在網絡環境下建立數字資源的采集、描述、加工等的系統[7]。圖書館借助網絡提供數字化資源,必須在資源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上做出一定要求,而這就要求圖書館制定一系列標準和規范。從制定的方向來看,圖書館應將數字資源的生命周期作為主線,其中包含數字內容創建、對象描述等多個方面的標準規范。在這方面,我國尚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標準和規范都在研究中,因而能夠上升到國家標準的極少。一些研究者經過查找發現,我國目前有9個與數字圖書館有關的標準規范,內容主要涉及文件管理、開放系統互聯、信息檢索等,同國外相比還是很不完善的,并且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
3 信息服務領域標準規范內容比較分析
3.1 信息服務領域標準規范數量分析
筆者對各個機構制定的標準規范數量進行了分析,結果見圖1。
機構發布的標準規范數量反映出該機構在該領域的活躍程度。就綜合性的標準規范數據來看,國際標準規范的數量最多,達到了107,緊接著是中國以93排名第二,英國同美國的數量分別為84和79,但比較來說,美國的標準規范還是相對較少的。
3.2 信息組織領域標準規范內容分布分析
通過分類,我們可以更好地探究標準規范的作用。信息組織領域的標準規范大體分為六類,即代碼、著錄、元數據、標識符、知識組織體系和標記語言。就概念而言,代碼類標準規范主要指的是在信息組織領域用到的國家、地區和語種的代碼等;元數據類標準規范則定義了圖書館系統中所包含的信息元素,如輸入輸出格式和記錄類型等;標記語言則是指與信息組織密切相關的RDF、OWL、SKOS和XML系列標準規范;知識組織體系類標準規范也是構成信息組織的主要部分,其主要包括描述控制、句法控制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的控制等。endprint
4 國外圖書館標準規范對我們的啟示
4.1 標準規范的內容要更加全面、詳細
我國高校圖書館標準規范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內容也日趨完善,涵蓋了技術、建設與設備、工作人員等,但還是有一些方面沒有涉及,如少數民族、圖書館志愿者等。因此,我國應加強對高校圖書館標準規范的制定以及后期的修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高校圖書館宣言》中有這樣一條:“每個人都有平等享受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因此,我國在進行高校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設時,不能忽視特殊人群的需求,如對殘障人士、少數民族等,圖書館要提供相應的個性化服務,了解并滿足他們的需求,盡可能使標準規范更具公平公正性。此外,雖然在標準規范中提到了館藏建設、工作人員等,但并沒有作為重要部分進行介紹,因此,除了簡單的館藏總量,標準規范還可以添加一些其他數據,如:人均年購書經費、人均館藏數量、館藏年限、人均外借冊數等,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一個區間數據,給予圖書館更多參考。
4.2 標準規范的實用性要不斷增強
作為一項標準規范,除了它自身的合理性,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只有具備了這兩種要素,才能切實推動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與國外高校圖書館相關標準規范相比,筆者認為我國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考慮:首先,對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如服務對象的數量等)進行等級劃分,并且對不同等級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制定一個最低標準,即各高校圖書館至少應達到的標準;最后,要落實高校圖書館標準規范的可操作性,使其不僅僅具備理論化特征,同時也能在實際操作中得到驗證。總之,只有將實用性落到實處,高校圖書館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4.3 對標準規范要進行持續修訂
很多國外高校圖書館的標準規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更其內容,使其更能符合時代的潮流和需求。以英國為例,同二百年前的《標準》相比,2001年的版本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標準內容的簡化,由19個減少到10個,那些不符合時代發展規律和過了期限的指標都被剔除;另一方面也新增了很多需要的內容。當前,很多國外高校圖書館甚至把每幾年修訂一次制度作為一項規定來落實,只有不斷變更、不斷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一味依賴舊有的制度只會固步自封,使相關標準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不僅僅是國外,我國高校圖書館也應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認識到修訂高校圖書館標準規范的價值,同時結合我國國情來進一步加以落實和完善。
5 結語
總之,制定和完善高校圖書館標準規范是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道路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只有貫徹和落實教育方針,了解讀者所需并緊跟時代步伐,才能讓標準不落后于時代且更加規范,從而指導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進一步發展,最終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秀香,申曉娟,李國俊.我國基層圖書館標準規范體系構建[J].圖書情報工作,2012(21):27-31.
[2] 柳英.澳大利亞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內容略探[J].圖書館雜志,2010(3):1-8.
[3] 邵燕,姜曉曦.國外公共圖書館標準化工作對我國基層圖書館標準制定的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2(11):22-26.
[4] 常小明.深度閱讀的缺失與大學生畢業論文選題難現象[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10(10):90-91.
[5]Beyond a quality service: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EB/OL].[2012-04-10].http://www.alia.org.au/publiclibraries/PLSG_web_110407.pdf.
[6] 朱辰寤.圖書館標準規范體系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2(28):253-254.
[7] 沈光亮.《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的內容重點、亮點與不足[J].圖書館,2012(4):12-15.
(編校:周雪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