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要:五年一貫制大專以初中畢業生為起點,是一種新型的高等職業教育。本文結合五年一貫制大專學生的特點,分析《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并從建設教材、保障學時、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考核方式方面提出解決對策,以進一步提高課程的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五年一貫制大專 職業道德與法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141-01
一、問題提出
五年一貫制大專又稱“初中起點大專教育”,招收參加中考的初中畢業生,是一種新型的高等職業教育,由于其在考學、時間、經濟、就業等方面存在優勢,受到社會的青睞,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在教育實踐中五年一貫制大專教育也面臨一些尷尬處境,如,教育改革和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已有的學科教育模式和課程知識體系、課堂教學傳授知識模式等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故教學效果欠佳。因此,五年一貫制大專要想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必須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規律,結合學生實際,積極探索教學改革,以突出五年一貫制大專的教育特色。
二、五年一貫制大專學生特點
(一)錄取分數低,基礎知識薄弱
從生源來看,五年一貫制學生主要是來自于地方各區鄉初級中學畢業后未能直接考上普通中學的學生,錄取分數低,其中約有一半以上學生的基礎知識相當薄弱。
(二)學習興趣低,未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經調查研究發現,五年一貫制學生報考志愿多不主動,且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在中學時就厭惡學習,他們課堂自制力較弱,好動,對理論課的學習更是消極、負面、抵觸的,甚至有的學生已經喪失了能學好的信心。
(三)心理素質低,部分存在心理障礙
現階段的五年一貫制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或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從小被嬌寵,還有部分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如:不能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戀愛關系、學業與事業的關系。
(四)思想境界低,良好品德尚未形成
相對于其他高職學生,五年一貫制學生年齡較小,有的還處于叛逆期,不會做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做人。常存在對家長不夠理解、對學校逆反、對室友不能平等相處等問題。
三、五年一貫制大?!堵殬I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存在問題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教職成[2008]7號文件指出,《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本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主義法治意識為任務。雖目標明確,但在教學中,欲達成目標卻困難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課程被輕視,地位難以扶正
由于高職院校普遍重專業輕基礎,一方面,學校在教學上重視專業課和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基礎課教育,壓縮課時,甚至降低考核標準。另一方面,學生也認為自己到學校來是學技能的,只要學好專業,熟練掌握相應技能,畢業就能找到工作,就能立足社會,因而對基礎課不重視,不感興趣,上課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及時消化教學內容的簡直少之又少。
(二)教學阻礙大,順利開展遇困難
一是教學內容較為簡單,二是教學學時不保障,三是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方式粗放。
四、五年一貫制大?!堵殬I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改革舉措
(一)結合學生實際,推進教材建設
就現有教材所存在的不足,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探索教材內容重組,轉教材體系為教學體系;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實際,積極編寫新教材。如:采用模塊式革新課程內容,其模塊主要有: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其中基礎模塊是課程的基礎性內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職業模塊是適應學生專業需要而選修的內容,主要促進職業道德與法律同各專業的結合,該模塊是學生在學習基礎模塊的基礎上,自覺根據專業學習和行業的需求,進一步有重點、有選擇地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的相關知識,培養相應技能;拓展模塊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所選修的內容,它是前兩者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二)多方共同努力,保障教學學時
充足的課時是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務處、各二級學院應根據教職成[2008]7號文件精神保障《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學時。
(三)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考核方式
活躍的課堂氛圍,更容易使學生接受新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應探索更加科學多元的考核方式。
五、結語
總之,要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教學實效性,首先學校要明確本門課的重要性,充分重視;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和課程的性質,多從扎實專業功底,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下工夫。
參考文獻:
[1]熊世軍.五年制大專教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3):11-12.
[2]馮力.提高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實效性的探討[J].廣西教育(中教版),2015(2):17-18.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