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羅明+石傳科+嚴志登+張學鋒
摘要:目的觀察通絡散結法治療肉芽腫性乳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40例患者分成2組,治療組采用通絡散結法治療,對照組予激素治療,治療結束后觀察其臨床療效。結果治愈率治療組為90%,對照組為35%,二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采用通絡散結法治療肉芽腫性乳腺炎療效優于激素治療,且能使患者盡量避免手術治療。
關鍵詞:肉芽腫性乳腺炎;中醫治療;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
中圖分類號:R271.4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6-0030-02
肉芽腫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又稱肉芽腫性小葉炎,是一種以存在非干酪性肉芽腫且局限于乳腺小葉為特征的乳腺肉芽腫性炎癥病變[1]。本病的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有學者認為本病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本病好發于生育年齡,尤以經產婦多見。GM 主要表現為乳房腫塊、膿腫、瘺管等,常短期內發病,發展迅速,病變范圍廣泛,嚴重影響患者乳房形狀,并給患者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同時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及身心損害。正因GM對患者影響嚴重,臨床極為重視其治療[2]。2010年5月—2016年5月筆者采用通絡散結法治療GM患者40例,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選擇2010年5月—2016年5月本科治療的GM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且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的乳房腫塊,質地硬,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形態欠規則,不痛或輕壓痛,皮膚多無明顯改變,伴或不伴有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彩超提示:腫塊多表現為不均質低回聲團塊周邊以分葉和成角為主,且部分團塊內部可見小液暗區。經腫塊穿刺病理檢查確診為GM,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未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外傷、乳腺癌病史及家族史、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病毒性肝炎等不能使用激素的疾病。
1.2一般資料4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20例,年齡30~61歲,平均(39.5±7.1)歲,2組患者年齡、病程、合并疾病、病變位置等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治療組以通絡散結為法,自擬中藥方:牡蠣20 g,路路通15 g,浙貝母15 g,穿山甲5 g,瓜蔞皮15 g,王不留行15 g,絲瓜絡15 g,蒲公英20 g,陳皮10 g,桔梗15 g,皂角刺20 g,赤芍15 g。治療7 d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4~6個療程。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葷腥、油膩的食物。對照組以甲基潑尼松龍片0.5 mg/(kg.d),每天早餐后口服,30 min后服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藥物,晚上服維D鈣600 mg預防骨鈣丟失,用藥4周。治療達到癥狀緩解、病灶縮小后,開始逐漸緩慢減量至4 mg(每周減量4 mg),并維持治療4周。再減量至2 mg,維持2周后停藥。治療結束后隨訪6~12個月。
1.4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并結合臨床實際擬定。治愈:乳房腫塊完全消失,臨床癥狀消失;好轉:乳房腫塊縮小大于1/2,或臨床癥狀消失;無效:乳房腫塊未見變化、或增大、或出現潰瘍竇道。
1.5統計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等級資料采用Radit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結果:治療組15例治愈,3例好轉,2例無效。治愈率為75%,治愈病例中1例患者于治療結束后3月復發,復發后患者接受手術治療,2例無效患者加用免疫抑制治療后行手術治療。對照組7例治愈,10例好轉,3例無效,治愈率為35%,治愈病例中2例患者分別于治療后3個月和5個月復發,復發后患者接受手術治療,5例好轉病例好轉后接受手術治療,3例無效病例加用免疫抑制治療后行手術治療。2組病例手術后隨訪6月均無復發。2組治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GM是發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病原學證據不明的非特異性炎癥。其病因可能與服用避孕藥有關,或可能系乳汁引起的局部免疫現象及超敏反應,或可能是由于外傷、感染及化學物質引起炎癥,或與高泌乳素血癥等體內激素失衡有關,或可能與激素紊亂有關[3]。本病病因不清,但可能與乳腺導管內某些蛋白有關,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4]。但類固醇激素治療是治療中的基礎治療或重要的輔助治療,有研究報告激素治療平均總有效率為75%[5]和100%[6].對于激素治療無效病例,也可加用甲氨蝶呤(MTX)等免疫抑制劑。Akbulut等[7]報告加用MTX治療約占2.2%,效果滿意率為83.3%。這些治療也傾向于證明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西醫治療可以暫時取得療效,但是容易復發,且多需手術治療。
GM根據此病的臨床癥狀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學“乳癰”、“乳瘺”等范疇。但按照中醫理論,古云:“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病屬肝胃。筆者認為其主要病機為痰熱郁結。因肝氣郁結,脾失運化,氣血津液輸布失常,則化痰成濕,痰濕內阻,結于乳絡,則成乳房結塊,氣郁化熱,熱盛肉腐成膿,形成膿腫,日久灼傷氣陰,無力脫毒生肌,則膿腫破潰,形成乳漏。中醫外科治療以“消”“托”“補”法為總則,且以“消”法為首。治宜散結化痰、通絡疏肝。其痰熱郁結已成,自擬方中以牡蠣能軟堅散結,用于痰火郁結之痰核。路路通疏通乳絡共為君藥,浙貝母清熱化痰散結;穿山甲消癰潰堅;瓜蔞皮:清熱化痰、理氣散結;王不留行、絲瓜絡配合君藥疏通乳絡;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赤芍清熱涼血,散瘀鎮痛;佐以陳皮健脾理氣,桔梗宣暢肺氣,排膿消癰;皂角刺,《本草匯言》皂莢刺,拔毒祛風。凡癰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將破者,能引之以出頭,已潰者能引之以行膿。諸藥共用以散結化痰、通絡疏肝。本次中醫治療組中患者經中藥治療后有14例患者治愈后無復發,占70%,結合統計分析發現中藥治療組療效優于西藥組,且能讓患者盡量避免手術。在中藥治療過程中,對于療效欠佳病例給予免疫抑制治療。楊毅等[8]認為可以選用一些具有抗自身免疫反應的中藥,如雷公藤、虎杖、秦艽等,效果較好。
總之,對于GM通過以通絡散結法治療其療效優于激素治療,療效明確,且能使患者盡量避免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周英,董樹楓.25 例肉芽腫性乳腺炎診治分析[J].浙江實用醫學,2014,19(2):119,129.
[2]Limaiem F,Khadhar A,Hassan F,et al.Mzabi S.Coexistence of lobular granulomatous mastitis and ductal carcinoma:a fortuitous association[J].Pathologica,2013,105(6)357-360.
[3]閔三旭,郎榮剛,傅西林,等.89例肉芽腫性乳腺炎的臨床病理學特征分析[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3,7(3):168-173.
[4]顏寧,彭偉強,黃宇,等,不同方法治療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的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5):368-369.
[5]Konan A,Kalyoncu U,Dogan I,et al.Combined longterm steroid and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regimen in granulomatous mastitis[J].Breast Care(Basel),2012,7(4):297-301.
[6]Pandey TS,MacKinnon JC,Bressler L,et al.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a prospective study of 49 women and treatment outcomes with steroid therapy[J].Breast J,2014,20(3):258-266.
[7]Akbulut S,Yilmaz D,Bakir S.Methotrexate in the managementof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review of 108 publishedcases and report of four cases[J].Breast J,2011,17(6):661-668.
[8]胡可可,劉義武.手術治療肉芽腫性乳腺炎9例[J].臨床軍醫雜志,2013,(2):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