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志國
摘 要:目前,我們應樹立環保理念,合理確定路基填料,堅持原則,進行路基壓實,做到有效排水,確保路基穩定。更重要的是,及時改進,適時創新,將先進的施工工藝與科學的施工技術相互融合,是確保路基質量的有力手段。
關鍵詞:路基施工;環保理念;優化措施;優質道路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1.038
規范是施工中的依據,路基的施工質量如何保證是每個施工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其實,只要依據相關規范,提高要求,優化技術措施,從嚴把關,就能如期、安全完工,同時,在道路交付使用后,路基穩定無變形,經久耐用,這足以說明路基的施工質量是優質上乘。
1 道路路基施工基本要求
作為路面基礎,路基對路面所起的支撐作用是強而有力的。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半填半挖路基是路基的最基本的3種形式。及時改進,適時創新,將先進的施工工藝與科學的施工技術相互融合,是確保路基質量的有力手段。在整個道路工程中,作為荷載的主要承擔者,路基結構物的整體必須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路基變形,防止路基受損,避免因整體失穩而引發坍塌。路基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水溫穩定性,這樣才能保證路基在不利的水溫狀況下的強度和剛度不會出現較大的波動。此外,還應采取先進的手段確保路基土的穩定。比如,用石灰穩定路基土的方法適用于土質較差或含水量比較高的土質,在“換土不經濟、工期要求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宜采用石灰改良土質,滿足填筑路基的要求;摻加粒料也是一種較好的穩定方法,適用于高液限黏土或地下水位較高的路段。
2 優化路基施工,奠基優質道路基礎
2.1 路基的填土和壓實。
路基填料的性質及其壓實效果決定了路基強度和穩定性。而科學改進填土,創造最優壓實條件,則是確保路基質量的最佳手段。
2.1.1 樹立環保理念,合理確定路基填料
嚴格遵循施工規范,合理確定路基填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遵照有關規定,禁止直接使用含水量超標、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只有采取先進技術,經過科學改善,使上述土質變得合乎規范且檢查合格后,才能夠用于施工。緣于環保的理念,使用工業廢渣前,需要對其進行有害物的含量試驗,避免有害物質超標,避免給施工人員和周邊居民帶來危害。
2.1.2 堅持原則,進行路基壓實
土在最佳含水量時進行壓實才能達到最大密實度,因此,在路基填土壓實過程中,必須隨時控制土的含水量。施工過程應連續作業,減少雨淋、暴曬,防止土壤中的含水量發生大的變化。另外,合理選用壓實工具,施工中盡可能采用重型壓實機具進行施工。土層填土厚度以不超過30 cm為宜,分層鋪筑壓實。
2.1.3 施工細節不能忽略
施工時,嚴格分層填筑、分層壓實且每一點均勻反復碾壓。對于不能使用壓路機碾壓的部位,應采用夯機夯實或人工夯實,層厚為15~20cm;路基與雞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借助設備進行強夯處理,防止或減緩細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動。
2.2 有效排水,確保路基穩定
已建成的道路路面由于水破壞,會在雨后出現坑槽、坑洞。施工時,采用黏結力強的瀝青和堿性石料,另外,在瀝青混合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礦粉,增加其黏結力,表層施工采用防水層,使水進入不到結構層內部,從而避免出現破壞現象。地表的排水管及邊溝、急流槽,都是路基排水有效的方法。除路基排水施工之外,還有路面排水施工。表面排水和內部排水也是路面排水施工的2種方式。
對于路基施工來說,消除隱患,做好不良路基的防護處理至關重要。比如,采用袋裝砂井排水法,加固軟土路基排水系統。加速地基固結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土層的排水途徑,袋裝砂井正好適用,具體施工步聚為:改變原有地基的邊界條件,在地基中設置排水通道,增加孔隙水的排出途徑,通過袋裝砂井“渠道”,在荷載作用下,把軟基中的水分快速排出,使軟土快速固結。
排水固結法可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袋裝砂井排水法正是集結了這些優點,在含水量大、壓縮性高的軟土地基中打入砂袋,迫使土顆粒間的孔隙水快速排出地層,保證了路堤和地基的穩定性。
2.3 及時改進傳統工藝,優化防護措施
沖刷防護和支擋防護是路基防護的主要方式。目前,多采用直接防護,保護沿河路基邊坡不受沖刷。為了與時俱進,及時改進傳統防護方式是時代所需。比如,用高強土工格柵代替鐵絲做石籠,增效明顯。扶壁式擋土墻因受力合理,如今也已被廣泛應用于公路路基的防護。綠化種植護坡是環保又經濟的慣用方式。通常情況下,漿砌片石擋土墻砌筑按“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的順序進行砌筑。運送填腹石料的缺口,砌完腹石后再封砌缺口。同時,科學選材,硬質石料是首選。
毋庸置疑,樹立環保理念,合理確定路基填料,同時,堅持原則,進行路基壓實,做到有效排水,確保路基穩定。更重要的是及時改進,適時創新,將先進的施工工藝與科學的施工技術相互融合,這是確保路基質量的有力手段。
3 綠色施工將是未來施工的主題
環境保護是社會各界關注并提倡的理念,道路施工以環保為準則,也是順應民意、合乎國情的,是對國家環保政策的響應,是對陳舊施工觀念的顛覆和挑戰,這種創新與守舊的比拼不是消極意義上的相互抗衡,而是為了促進道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和新舊工藝雙方的彼此提攜,取長補短,日益完善。
具體而言,在保留舊有施工優勢的基礎上,尋求更進一步的創新舉措,從而使路基施工以人為本,注重方式方法,不是
憑一時興起或突發奇想,而是在理性調查后設立多種預案,然后經過各方認真地逐一排除,最后選擇最適合本次工程的施工方案,從而保護環境,又使路基施工過程更趨于科學化、高效化、節能化、綠色化、節約化。
路基填料如果有工業廢渣,則一定不能心存僥幸,在使用前要進行專業、嚴謹的檢測試驗,然后根據試驗結果決定是留用還是舍棄。如果有害物質含量在國家規定的相關規范標準要求內,則不必介意,應用科學的眼光和科學的態度客觀對待這些工業殘渣,因為廢物回收利用正是國家倡導的節能環保舉措之一。將工業殘渣用于路基施工中,既解決了各廠礦的廢渣如何科學處理的問題,也免去了施工企業動用人力選擇、購買施工材料的環節,省去了勞動力的同時,也大大縮減了成本開支,節約了能源,是利好各方的共贏手段。當然,如果有害物質超出了規定要求,則一定要放大格局,堅持原則,果斷棄之。英國的“霧都”、北京的“霧霾”等,這些環境問題人們都不會陌生,環境污染帶給人類的危害從來都是悄無聲息但又威力十足,讓人們措手不及。具體到路基施工中,廣大施工人員一定不能袖手旁觀,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絕對不能放任自流,而應報告主管部門,進行科學應急處理,杜絕有害物質給人類再次造成傷害,杜絕將有害物質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因為這會引起嚴重污染,使城市上空成為污染重災區,對人類構成不可挽回的摧殘和破壞。
高瞻遠矚,環保為先,節能當道,天人合一,這是施工中應遵守的綠色施工理念。路基施工中,提前做好防控計劃,選擇健康的綠色材料,采用有效的隔音措施將傳統工地的“機聲轟鳴”改為“響而不亂”。采用凈化系統將施工中的“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改為“清水再生,循環再利用”,同時,改進施工工藝,發揮創造力,盡最大努力,還給市民一方藍天,還給社會一片綠色。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道路是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道路質量對現代生活的影響無處不在。因此,優化施工方案、優化施工工藝、優化技術措施是路基施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證路基質量的必備之措。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