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娜
摘 要:以學生為中心是“新課標”給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以學生為中心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內在興趣和潛能。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民主寬松教學氛圍的營造,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小組合作的方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學生為中心;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0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46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也是人文學科,修訂版小學語文“大綱”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但是當我們走進現實的語文課堂,仍發現學生還在回答著自己不愿回答的問題,做著自己不愿做的習題。這些問題、練習內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需要,脫離了學生內心真實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極具人文價值,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因此,真正實現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認識到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才是真正科學高效的語文教學理念。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一、以學生需求為起點,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踐以學生為中心思想的重要基礎因素。讓學生在更加寬松和自由民主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圍繞并滿足小學生的內在需求為中心,從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去滿足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究欲望,讓他們都能通過語文的學習找到更加廣闊的天地,激發出學生更多的潛能。 古希臘生物學家、散文家普羅塔戈說得好:“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用愛心平等對待理解學生,突出學生的自主作用,讓學生感受寬松、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這種氛圍的創設離不開教師的愛心與智慧,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細節處著手,充分地尊重和關愛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將教師作為自己的良師益友,讓學生能在教師面前自由愉快地學習和成長。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自然表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從教學內容的安排到教學方法的運用,要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采用適合他們的方式去進行教學和溝通。時刻認識到他們都還是孩子,更加需要被愛,被肯定,需要正確的指引。教師對學生的愛會給學生帶來溫暖和力量,從而在這種愛的激勵下,學生自然會對語文學科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真正實現“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不是圣人,自然也很容易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產生對一部分學生的偏愛之情。這從人性的角度上來說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戴著自己主觀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周圍的世界,與身邊的人相處。可是從教師這一身份定位上來說,教師不應該表現出對某些學生的偏愛,而要用自己的理性去消除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和行為。平等對待所有學生,愛所有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心底親近教師,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和肯定。因此,當一名教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之后,就會喚起學生巨大的潛能,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
二、用鼓勵和尊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學習是愉快的,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會讓學生感覺到很枯燥,所以學習對于學生們來說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快樂。在倡導快樂學習的今天,學生們也很難避免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心生膽怯或退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除了要調整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積極挑戰困難的心理品質,讓他們都能夠勇敢地迎接學習中的挑戰,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身上的力量,增強自信心,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學生們的興趣點往往會有很大不同,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喜好,經常給他們一些鼓勵和支持。尤其在語文的學習中,有些學生的想法有時候看起來非常的不尋常,這是非常值得鼓勵和肯定的。對于學生思想上的偏差,教師要用適當的方式加以干預。例如,單獨與學生約談。切忌在課堂上用讓學生難以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判或指責。相信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更加優秀的發展。
三、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和藝術的創新和實踐
形成自身的教學藝術是每個教師都在追求的一種境界,素質教育明確提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加以運用。以學生為主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我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通過自我思維的開啟,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課本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沒有學生獨立的思維活動,它只能變成應試教育的產物。
有位先哲曾經說過:“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維。”這句話很是有道理,這就要求作為基礎教育課的小學語文教學應在如何培養學生思維上下功夫。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問題的設置,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啟發和引導下進行思考,這本身就是對學生思維的一種鍛煉,有助于他們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要善用發問的技巧,更要學習聽取學生發問的技巧和涵養。只有這樣才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達到“以學生為主”的目的。
總之,在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圍繞小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結合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通過和諧師生關系的打造,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總之,教師要在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積極實踐,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郭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5(9):232-233.
[2] 代書林.以學生為主體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2):28.
[3] 趙英廣.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的思考[J].赤子(中旬),2013(12):298.
[4] 謝蕾芳.淺談“以學生為中心”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D].蘇州大學,2009.
[ 責任編輯 李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