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兆華
摘 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小學作文教學產生了諸多啟示,以“寫作安全需求”“寫作社交需求”及“寫作自我實現的需求”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就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運用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需求層次理論;啟示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呈現階梯狀的趨勢,其由低到高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筆者在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觀察到學生對寫作需求的心理變化符合馬斯洛所主張的人類需要發展規律,有利于學生寫作動機的產生以及寫作水平的穩固提高。
一、滿足學生寫作的安全需求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觀察到,不少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表現得瞻前顧后、猶豫不決,詢問起原因,他們紛紛表示“怕寫不好,老師看了會生氣”“其他同學也會嘲笑自己”。長期處在思想負擔較大的壓力下,學生自然對寫作持有一種抵觸甚至是排斥的消極心理。
上述情形表明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缺乏一種穩定的安全感。而要想更好地開展教學,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滿足學生寫作的安全需求。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1.選擇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寫作話題
對于貼合自身生活實際的寫作話題,學生往往會感覺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這樣一來他們內心關于“寫不好”的顧慮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真正寫起來也更有熱情與積極性。
2.改變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方式
教師應當改變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意到學生寫作中的缺點與不足,更要留心挖掘其閃光點,積極肯定學生寫作方面的點滴進步,這種以鼓勵為主的評價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內心害怕被指責、被批評的心理,促使他們敢于并樂于在寫作中放飛自我思維。
3.創設師生平等的寫作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與學生平等相處,以溫和的語言、巧妙的指導成為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指導者、扶持者與幫助者,而不是學生寫作的催促者與簡單、粗暴的分數裁定者。這樣一來,教師不再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學生也不再唯唯諾諾,寫作教學的氛圍變得平等而融洽,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自然敢說、敢寫、敢表達。
二、滿足學生寫作的社交需求
社會交往是每個社會個體的基本需求之一,這一點反映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格外明顯。他們愿意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并享受美好的集體時光。由此出發,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應當盡力滿足學生對社交的需求。可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共同交流寫作話題
有時,學生不愿意寫作文,并不是因為他們不積極、不主動,而是由于他們對寫作話題缺少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無法構建起完整的寫作框架體系。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分享各自關于該寫作話題的信息積累,這樣一來,學生在集體溝通中就實現了寫作信息的互通有無,既滿足了他們對社交的基本需求,同時也使得他們得以豐富學識與見識,更有利于他們寫出高質量的好文章。
2.互相評價
以往的作文評價大都是由教師一人牢牢把控,學生作為寫作的主體反倒很難融入這一過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由此出發,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適當放手,將評價的權利交還到學生手中,即讓學生互相交換作文,在集體交往中實現互相評價。如此這般,學生的社交需求得到了滿足,同時他們在互相評價作文的過程中也能發現他人寫作中的長處與閃光點,這對于他們而言也是產生寫作驅動力的一大誘發因素。
三、滿足學生寫作自我實現的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其主要表現為社會個體致力于實現自我潛力,并促使自己朝著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學生寫作自我實現的需求反映在寫作教學中即為自己通過努力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并獲得教師、同學等外界他人的積極認可。
考慮到這一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不再滿足于對學生交上來的作文隨便給出“閱”這一回復,而是帶領學生創辦了一個“優秀作文展覽角”,定期將學生的優秀作文粘貼在上面。這一教學上的小小調整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筆者就觀察到學生對作文再也不像之前那樣抱著敷衍的態度了,相反他們變得熱情而主動,因為他們都想認真寫好作文以便將它們呈現給大家欣賞。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滿足學生寫作自我實現的需求也是誘發學生寫作動機、提升其寫作質量的一個有效手段。
學生的寫作需求得到了滿足,他們自然而然便具備了明確的寫作動機。為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運用到寫作教學過程中。這既是調動學生寫作興趣的客觀需求,更是提升學生寫作質量的客觀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振華.在教學改革中應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0).
[2]韓東,魏思雨.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教學分析:以語文寫作為例[J].中國市場,2016(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