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青青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好語文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與心理素質等。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保證素質教育的效果,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針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素質教育;重要性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改革,小學語文教學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新課改的影響下,做好素質教育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堅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設計出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起健康的學習理念與認識,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教育。
一、在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實現發散思考的重要環節之一。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是建立在知識探索基礎上的。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自身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對事物的認知水平等是極為有限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想象能力是實現創造性活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出教材中存在的創造性因素,找準教育的時機,同時還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創造的效果。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將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行動等聯系在一起。如,學生在學習《地球清潔師》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好植物對于環境保護的影響,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將其改變成為劇本,利用活動課來進行表演。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只有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實踐,才能實現思維的發展,從而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
二、做好人文素質的培養工作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語文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基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文素質在教學中的地位在逐漸提高,所以教師就要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首先,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與自身的文化修養、學歷等方面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教育中教師就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其次,要具備先進的教學思想。相關部門還要做好與學校中的協調工作,組織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進入學校中去,同時也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考評機制,以此來轉變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要做好學校中文化的建設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是提高學校文化底蘊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提煉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的重要性。通過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培養好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培養好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素質教育中,審美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且通過審美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做好學生的審美教育工作。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美。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想象美的能力。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生活閱歷上是極為有限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想象,從而感悟美的存在。同時教師還要借助教材來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堅持從實際出發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與瀑布相關的圖畫,同時為學生播放出相應的聲音,讓學生閉眼感受,通過想象來感受到瀑布的壯美。最后,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體驗美的能力,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實際上來講,情感體驗是提升學生美育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而朗讀則是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即興朗讀,以此來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綜上所述,想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就要先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研究,找出其中的深意,同時還要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教師還要運用好語文教材,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房占良.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3(5):20.
[2]王婭雪.試論小學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J]. 科教文匯旬刊,2012(7):106.
[3]王漾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研究[J]. 教育(文摘版),2017(1):26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