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秀琴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學生所學的大多數內容都是通過閱讀來實現的,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主要焦點。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設計閱讀形式,以促使學生享受閱讀的過程,使得閱讀教學真實而有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精彩課堂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最基本的手段,有效的閱讀可以加深學生的思想與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情感素養的提升。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對學生心靈的啟發與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閱讀恰恰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設計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使得閱讀環節精彩紛呈,不僅是對我們教學的要求,更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展示課文情境,激發學生真實情感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豐富多樣,學生不熟悉的事情,他們在學習時很難體會到作者的真實情感,也不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課文中的情境,通過真實的情境再現,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出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增強學生的真實體驗。
例如,在教學《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時,雖然課文中對各種云的形態都描寫得十分細致具體,但是學生由于缺少類似觀察的經歷,他們也很難真正地體會到不同的云和天氣的關系。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上的資源,利用多媒體將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這四種云用圖片或者視頻呈現出來,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情境,從而通過直觀而形象的觀看,使學生可以更加生動地理解這幾種云的特征,繼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指導學習方法,感受閱讀材料魅力
閱讀不僅僅是要理解文字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深意。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學生沒有必要一視同仁;對于需要認真思考的閱讀材料,學生也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文章題材與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以便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中的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朗朗上口,主要抒發了作者熱愛春、贊美春的情感,并謳歌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生機與希望。那么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大聲朗讀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課文中的情感與美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
再如《女媧造人》這篇課文,主要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可以了解課文的內容,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那么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采用速讀的方式進行學習,大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并從中提取篩選信息。不同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既符合“因文施教”的教學理念,又有助于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
三、適當拓展延伸,開闊學生視野眼界
語文文化博大精深,教材中所能容納的內容是有限的,但是學生閱讀的內容卻不能局限于此。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延伸,豐富教材中的內容,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眼界。而且對于這些課本之外的內容,大多數學生也會感興趣,這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學《孫權勸學》時,教師在教學課文前可以為學生多介紹一些三國時期的背景,讓學生對歷史人物的故事充滿興趣?!叭龂鴷r期能人輩出,魏國有賈詡,蜀國的劉備有諸葛亮,吳國孫權座下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呂蒙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蓞蚊删褪遣粣圩x書學習。還認為自己是一介武夫,讀書沒有什么用處……”在介紹了這些背景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使其在大的社會背景下學習課文內容,進而拓寬學生的視野。
四、組織閱讀活動,調動學生閱讀動機
組織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愛的項目之一,在閱讀教學中,長期的閱讀也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感與疲勞感,而組織閱讀活動則可以將學生這些感覺一掃而空,使其在興奮的情緒下進行積極的準備。為了讓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放寬對活動形式的限制,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動機。
在舉辦這些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設定一個主題,如“古詩”“成語故事”“名人軼事”等,以便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也促進學生語文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學生在參加活動時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呈現主題,進而在新穎的活動中增強學生的閱讀趣味,使得閱讀活動精彩紛呈,促使學生在課下積極地進行閱讀。
總之,閱讀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一項基本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新時期語文教師的基本職責。采用多種手段設計閱讀教學,讓學生的閱讀過程充滿活力與趣味,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必然途徑。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并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其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莊亞芳.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D].蘇州大學,2011.
[2]高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的現狀及改進[D].西南大學,20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