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摘 要:通過學生調查,明確教師的第一印象對學生學習及班級管理的影響程度,提出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樹立第一印象,談談兩年來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教師;信息技術;調查;第一印象
為了解學生對第一印象的看法,我們做了一個抽樣調查。我們發出了200份問卷,涉及初二、初三、高一、高二,收回191份,基本上能夠反映學生意見,其余還和部分高三、初一的同學進行個別交談,回答基本符合下列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初中85%,高中91%的學生覺得老師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初中和高中都有50%多一點的學生認為老師的第一印象會影響他喜歡這一門課并且會影響他的學習態度;初中62%,高中70%的學生會對老師的第一印象做一個綜合考評,而沒有幾個學生會太在意老師的外表。作為老師,長得帥或美,是天生的條件,重要的是你的課,你的綜合表現。一般在3~4節課以后,初中有56%,高中有70%的學生會做出喜歡或不喜歡一門課的決定。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師的第一印象要經過3~4節課才能基本形成,而不是通常說的第一節課,教師的第一印象影響了一半以上的學生,對教師任教學科、班級管理會產生重要影響。另外,高中學生比初中學生更在意老師的第一印象。這就給我們一個提示,高中的老師比初中的老師要更加重視前3~4節課。那么,作為一個信息技術教師,如何利用這一點來樹立自己的第一印象呢?下面談談自己兩年來的一些做法。
一、上好前三節課
教師的自身形象、教態、語言、教風等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師給學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對其威信的樹立有重要影響。如果一個教師的第一印象是好的,學生眼中的教師形象是認真、負責的,教師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一定的威信,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如果結果不理想,學生就會很失望,不利于今后的學習。因此,教師要慎重對待前三節課,盡量使學生在聽課時感到生動形象、新穎好奇,培養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讓他們覺得這節課是有意思的,能學到東西。我們形成了以下模式:
第一節,結合學前教育講教學要求、作業要求、紀律要求及這一年中出現的問題要如何避免,利用心理學知識介紹高中學習的方法,對前沿技術進行介紹。
第二節,視頻教育。播放兩個最新技術短片,告訴學生什么叫幸福,什么叫人的極限。
第三節,精心準備的第一節課,包括信息及特征。
通過前三節課,學生知道老師的要求,哪些是必須要做到的。這個老師是嚴格的、有水平的,老師是能夠關注到我的,不能混他的課。另外,讓他們了解最新的技術,認識到原來信息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如此高度,從而觸動他們,激發學習的興趣。其次,通過播放勵志短片,學生明白我們是多么幸福,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坐在這里必須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通過一節課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讓學生積極參與,明白這一門功課對他一生都有重要影響,從而激發他的好奇心。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并且要堅持一段時間。
二、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
作為一個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技能應當達到一定程度,對學生的問題要能夠引導他去解決。要讓他覺得這個老師水平很高。表現出的專業性,讓他心里服氣。適當時候,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術水平,如自己的作品、程序等。這些措施讓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別樣的感受,從而樹立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三、上課之前,盡量熟悉學生的情況
一上課能隨意叫出學生的名字,說出他的特長,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震撼。他會覺得這個老師厲害。另外,他會覺得老師是一個認真負責、具有親和力、能夠勝任的老師。
四、處理好課堂上出現的第一次矛盾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有的不做作業,有的上課玩手機,有的會在課堂上打鬧,尤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坐下去,以為老師看不見,各種情況都有。出現情況時,教師要抓住典型,樹立嚴師加良友的形象,既要能鎮得住學生,又要對學生親切。
這樣,一個健康、井然有序的課堂基本產生了。我不敢說有多好,至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會有太大麻煩,不會上不下去課。就我的經驗來說,對于教師,在教學管理中利用一些心理學知識,對教學是有幫助的,它能幫助我們展示良好的自我形象,更好地了解學生需要,幫助我們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張瑞平.教育管理中的“第一印象”[J].人民教育,2009.
[2]胡永嘉,白傳棟.社會支持理論視角下的新生適應性教育[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