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霞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強調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強調學生的真實感受和體驗,提倡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實習后我發現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容易站在成人的立場和思維角度來備課,由于年齡、知識、經驗、閱歷的差異,有時很難符合學生的胃口,難以在語文課堂中和學生碰撞出火花。為了凸顯學生的地位,我嘗試在教學中設置這樣一個環節——課堂設懸置疑,這樣堅持下來,學生開始養成愛思考的習慣,也不再過分迷信老師和書本,逐漸出現自己獨立的思維和見解,同時也給語文課堂帶來了一次次的高潮,使語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關鍵詞】教學;語文;課堂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設懸置疑”作為課堂教學的手段,在運用的時候要全面考慮教學中的不同因素,注意“設懸置疑”的方法,從而保證“設懸置疑”在課堂上作用的有效發揮。
一、設懸置疑的內容要恰當
所謂恰當,就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出適當的問題。具體來講就是抓住文章的關鍵,學生思維的關鍵,提出具體明確的學生稍作思考就可得到答案的問題。過難,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容易失去興趣;過易,學生視同嚼蠟,調動不起他們的興趣;如《范進中舉》,教師問:“范進喜極發瘋這個情節的設置有什么作用?”學生經過討論后認識到范進的這一變化如同一面鏡子,不僅照出了他本人的病態,還刻畫出范進周圍那群人心理上的病態。
設置一個恰當的問題,既要求教師對課文內容熟悉,又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實力估計準確,這樣設置的內容才可以把握到位。
二、設懸置疑的方法靈活
設疑是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是不同的老師把握的角度又不一樣。就像一塊布料,適合做便裝還是做正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總而言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設疑的步驟都是提出問題、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在分析論證時不同的論點也會針鋒相對,這正是活躍思維的最好契機。
我把設懸置疑的方法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趣引法
興趣是學習的起點,也是智力開發的催化劑。在教授新內容前巧設問題,可以引起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如《第一次真好》中老師提問:“同學們曾經經歷過哪些第一次呢?當時感受又是怎樣的呢?”由此引到課文中作者的第一次,使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去體會作者的感受。
(二)觀察法
在導入定義、定理、公式、法則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實例,分析、歸納、概括出問題的本質屬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如《看云識天氣》,老師讓學生自己總結了云的不同類型,然后提問:“請同學們看看窗外的云屬于哪種類型,如果讓你來描述你會怎樣描寫呢?”學生根據課文描寫的云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展開積極討論。
(三)懸念法
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啟發學生開動思維,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如《變色龍》里,老師提問:“課文為什么要以‘變色龍為題呢?主人公和變色龍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課文是怎樣說的!”變色龍是動物,那他和主人公有什么關系呢?老師在開課時就為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為接下來的教學中對主人公的行為性格的總結埋下伏筆。
(四)邏輯誘發法
通過一系列提問,使學生充分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手段,獲得新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如《看云識天氣》對云的描寫方法進行總結。由學生來給不同的說明方法做總結。雖然學生的總結有欠缺,但是通過不斷地完善最后還是找出了答案,這中間的思考過程老師一定要把握好,在引導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淺。
(五)巧設疑難法
抓住關鍵點,巧妙設置疑問,幫助學生走出思維定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如《荷塘月色》中老師提問:“作者寫完荷塘月色后,為什么不結束文章?寫江南采蓮是不是屬于多余之筆呢?”這問題有一定難度,老師通過質疑作者的寫法,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想得更多更深入。
設懸置疑的方法比較多,因此在運用的時候要求教師加以區別,根據課文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方法,在運用的時候還要注意不同方法的特點,把握好這些才能引導好學生,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
為文貴曲,凡是情節生動、形象豐富的文章,教師喜歡教,學生也有興趣學。由此我們想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可以巧妙設懸置疑,教學效果亦事半功倍。古文云:“學則須疑。”“疑者,覺悟之機也。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可見,“疑”在學習的過程中的重要性。也因為這樣,通過在教學中合理設懸置疑,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設懸置疑的難度適中是設疑的關鍵。設疑面對的是大多數的學生,要使他們都可以通過動腦筋回答出問題,從而掌握知識點。
靈活處理設懸置疑的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的質量,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而且通過不同的課文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也有利于教學經驗的總結與改進。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會在不斷的教學中總結設懸置疑的經驗,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平時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吸取別人的優點,請其他老師來聽自己的課并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斷學習了解新的教學動態,多和學生交流,通過學生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總而言之,合理運用好設懸置疑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