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秀
【摘要】幼兒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可以在認識上獲得知識的增長,發展幼兒語言,提高思維和想象能力,在心理上得到愉悅和滿足,精神上受到美的熏陶,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幼兒文學;教學方法;課堂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幼兒文學是幼兒師范學校語文學科的三門課程(《閱讀與寫作》《聽話和說話》《幼兒文學》)之一,是一門專業必修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幼兒文學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幼兒文學鑒賞能力和一定的改編創作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幼兒文學修養,為將來從事文學教育工作,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特別是語言教育活動打好基礎。但學生認為幼兒文學教材能看懂,幼兒文學作品又比較淺顯,因此不愿意深究,自然對這一門課程也沒有興趣。筆者認為這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通過《幼兒文學》課程可以了解不同時期幼兒的特征,以及他們對啟蒙文學的認知,可以很好地開發幼兒的智力,陶冶幼兒的情操。幼兒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可以在認識上獲得知識的增長,發展幼兒語言,提高思維和想象能力,在心理上得到愉悅和滿足,精神上受到美的熏陶,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搶答和書面問答的形式
幼師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好動,靜不下來,看書對她們來說很困難,特別是對幼兒文學的理論知識更是頭疼。但她們對新鮮的事物具有極高的興趣和熱情,總是想去嘗試和接觸。因此,對于教材我做了這樣的處理,理論知識部分如“幼兒文學概說”“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征”“幼兒文學的歷史發展”等,這些都是常識性的知識,我設計成搶答的方式,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為主。具體操作如下:第一節上課前,先把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8人左右。然后給大家30分鐘的時間看書,10分鐘時間討論。第二節課上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搶答,25分鐘左右的時間,最后10分鐘左右的時間評比總結。優勝的小組獎勵平時成績。這種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帶著任務去看書,掌握知識的效率提高了,而且大家在搶答的過程中,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膽量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大家既興高采烈地學習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又如“幼兒文學的本體特征”“幼兒文學的功能”,我設計成問答式。上課前,我布置任務,設置問答題,學生認真研讀課本然后回答問題。例如,幼兒文學的教育功能有哪些?并舉例說明。學生把這些問題回答在作業本上,下課后就收上來。對于有拖延癥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挑戰,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也是一種引導。等作業批改完之后,再來評講課本的內容。學生可以對照自己的作業,加深對課本的理解。
二、句子接龍的形式
幼師學生多為中考成績較低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文化底蘊差,寫作上更是一塌糊涂,但她們想象力豐富,特別適合兒歌的創作,如果讓一個學生創作一首兒歌有點困難,讓她們每人創作一句就容易多了。因此我把“幼兒文學的創作”設計成接龍的方式,每一組學生接一句,然后擇優錄用,組成一首兒歌。例如創作一首字頭歌,《快樂一家子》,天上白鴿子,樹上紅猴子, ,后面的就由學生自己創作,六個小組就創作六句,一組八個學生,就可以創作八首。挑選最好的三首,保存下來,多了就可以出作品集,很有意義,學生也很有成就感。
三、表演的形式
“兒歌和童話”我設計成表演的方式。比如游戲歌,我先讓每組學生挑選一首兒歌,然后給每一句兒歌設計動作,最后每組公推一人或多人上臺表演,學生學過舞蹈,這些肢體表演對她們來說輕車熟路,效果特別好。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了她們所學的知識,并且有所創新。學生表情加動作的表演,惟妙惟肖,童趣盎然。對于童話故事,我讓每組學生選一篇童話,然后進行改編(這些工作都是在課下完成),語言要改成幼兒都能聽懂的淺顯易懂的語言。大家都準備好之后,我用兩節課的時間,讓同學們進行講故事比賽,每組同學分好角色,一邊講一邊表演,允許學生制作簡單的道具,比如制作頭飾等,大家在準備的過程中,既熟悉了童話故事的特點,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當然有的同學的表演不盡如人意,沒關系,以后還有機會鍛煉。關鍵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熟悉了童話的特點,認識和了解了童話這種幼兒文學體裁。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學生設計教案的形式
對于“幼兒故事”我指導學生設計教案,然后講課。幼兒文學是學生最后一年開的課程,面臨實習的她們,需要老師指導寫教案和上課,于是,我以幼兒故事為例,指導她們寫教案和上課。例如我選《鱷魚家里的大鐘》這個故事,每個同學寫一份教案,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教學方式里包括制作道具,例如卡紙做的鱷魚頭飾、鐘表、手表等。然后挑選三份優秀教案,讓三位同學用兩節課時間,在班里講課。一人講課時,其她同學充當小朋友配合講課的同學。最后我進行講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和小朋友互動,學習組織課堂,學習引導小朋友完成教學任務。多指導幾次,學生對寫教案和上課就有了切身體驗,等她們去實習就不會茫然和手足無措了,也認識和了解了幼兒故事這一文學體裁。大部分學生感覺很實用,因此學起來也格外用心。
在課堂上,老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力求每一堂課都讓學生動起來,都要動腦筋思考問題,通過因材施教地實施各種教學方法,使幼兒文學課堂富有活力,充滿生機。
學生只有在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上,才能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和升華。教師只有幫助學生建立穩定的知識結構,掌握一定的文學體裁的特點,學生才能很好地解讀幼兒文學作品,將來才能勝任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孔寶剛.兒童文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朱自強.兒童文學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