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其中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要積極結合新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完善和創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本文主要講述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概念以及相應的探索措施。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閱讀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日益加深,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一、有效閱讀概念的闡釋
只有提高閱讀能力,才能夠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能夠有效地對文本進行解讀,是提高學生們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新課標對于閱讀教學的定義就是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和交流本身就是雙向性以及互動性的,閱讀更是思維和心靈之間交流的動態過程。教師本身就是閱讀者,也是促進閱讀活動發展的主要組織人員,所以,有效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顧及學生們閱讀態度的主動性,更加重視激發學生們的閱讀需求,從而感受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性。有效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評價課程標準、針對性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所以,有效閱讀教學必須要以質量作為基礎,有效閱讀教學主要就是指閱讀的效率和效果,對于學生們來講,必須要讓大部分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和質疑。大部分學生們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這是評價其閱讀教學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保障大部分學生能夠將閱讀感受通過筆記的方式加以記錄,積極參與到讀書討論的環節。
二、新課改中對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探索嘗試
(一)激發閱讀的興趣
為了能夠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必須要積極調動學生們對于閱讀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們自主學習,最終提高其閱讀能力,保障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其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提高。其一,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親身閱讀,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其自主能力,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最終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學生們在閱讀方面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才能夠對閱讀產生極為深刻的印象,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其二,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因材施教,以提高學生們閱讀積極性為前提條件,對于每個學生來講,其興趣愛好和思維習慣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不能采取統一的模式對其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夠了解學生們的個性,保障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對閱讀產生興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三,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們的閱讀創造和諧寬松的環境,充分激發學生們對于閱讀的興趣。閱讀環境的和諧以及寬松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與學生之間必須要建立良好的關系,保障學生們對于教師講授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對于每個學生必須同等對待,避免損害學生的自尊。另外,在開展閱讀有效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十分重視學生們的反應和精神狀態,充分分析學生們的實際感受,從而才能夠將其融入到策略中調整和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加強指導
學生自主地探究。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化,進而導致每個學生的基本需求是不同的,必須要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保障學生們能夠完成自主閱讀。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從閱讀的思路以及角度進行引導,不能出現過多的干預,保障學生們能夠根據自身的喜好來自主選擇。進行自主選擇前必須要保障學生們能夠對自身具有一定的認識,保障其自主探究的方法與習慣能夠得到一定的鍛煉,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條件。更加需要重視的就是學生們在進行自主選擇的時候教師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在收集和選擇材料前必須要對閱讀的進度進行檢查,避免學生們偏離正確的軌道。
教師指導閱讀。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僅僅依靠學生自主地閱讀遠遠無法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要起到指導的作用,保障閱讀能夠有層次地進行,從而幫助學生們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促使閱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必須要提高學生們對于閱讀整體的感知能力,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從而才能夠對整體文章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對于文章的大體內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必須要及時對學生開展引導工作,保障其能夠掌握文章的中心內容,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學生們應該對文章的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教師做好引導工作,保障學生們能夠對文章結構具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幫助學生們及時掌握好文章的中心。最后,必須要引導學生們構建合理的語言結構,學生對于語言結構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解,才能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語言的感受能力。
應試的閱讀。目前,我國對于人才的選拔主要就是高考,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針對高考開展相應的閱讀教學,才能夠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提高應試技能。在進行高考的時候,語文的答案本身就是開放性的,但是必須要與作者的觀點緊密結合。所以,在進行解題的時候,教師應該適當地予以引導,保障學生們在解題的時候更加規范化和科學化,能夠進行合理的回答。
(三)加強情感的交流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主體應該是學生們,教師本身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對學生們起到相應的引導作用,保障學生們的教學活動能夠有良好的效果,最終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需求開展教學工作,閱讀教學的安排和設計必須要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只有在滿足學生們需求的基礎上,才能夠保障學生們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學習,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其二,必須要加強情感交流,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及時掌握學生們的動向和感受,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們的行為和神態對學生們的思想動態進行分析和判斷,這樣在開展情感交流的時候才能夠不斷促進知識的積累和思維的發展。其三,必須要尊重學生們在閱讀方面的感受,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們往往會有自身的感悟,通過感悟不斷地積累,逐漸形成知識。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要重視閱讀方面的體驗,如果僅僅以知識的形式對其進行灌輸,學生們的知識印象就會比較淺薄,很容易將知識忘記,從而制約學生們對于閱讀方面的理解能力。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們的閱讀體驗,在對閱讀要求和內容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將學生學習的形式和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保障其能夠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最終發揮出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四)多媒體技術運用
多媒體的應用滲透到各個科目的教學中已經是大勢所趨,它給語文閱讀帶來的勃勃生機也是傳統教學方式望塵莫及的。多媒體有助于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理清文章思路。像我在講授《黃河頌》和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時,在課堂中讓學生聽黃河大合唱里的一段演唱或聽一段傳統的鼓樂表演,既打破了課堂沉悶的氣氛,又可以讓學生盡快融入情境之中,調動學生對文章學習的積極性。不可否認,高品質和適時的多媒體技術運用會給語文閱讀課添磚加瓦,但切勿讓多媒體成了閱讀課的主角,避免本末倒置、畫蛇添足。
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時候,必須要重視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做好引導工作,真正掌握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提高和培養,最終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促進我國教育水平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言.論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2]牛云云.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讀書文摘,2014(11).
[3]李青云,柴樹梅.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0(5).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