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熒
所謂“舌尖上的教育”,就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即對兒童進行食物、食品相關知識的教育,使兒童逐漸形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并將這種飲食教育延伸到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上,達到以食養德的目的。
學校在一項體質健康調查中發現,營養不良學生的比重高達14.7%,肥胖和超重學生為30.5%,視力不良率為42.5%,齲齒率為77.47%。出現這種狀況,既有學校對健康教育重視不夠的原因,也有家長健康意識淡薄的原因。為此,學校從自身和家長兩個方面加強學生健康教育工作。
2013年,學校提出了營養健康計劃,將其作為全面落實學校價值理念和辦學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此,學校實施“一杯奶計劃”“午睡一小時計劃”和“一生三愛好計劃”。除開設60多門學生喜愛的選修課、研究型課程和10多個興趣社團外,學校還免費為學生提供午睡的毛毯、墊子,并主動向家教協會成員宣傳健康的重要意義。
為配合學校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學校開啟了“食育課堂”教育研究,將無土栽培芽苗菜引進了課堂,成為學生的研究課程。學生在吃到自己親手培育的芽苗菜時,也體驗到綠色食品帶來的健康生活。此外,學校還為學生開辟了一個集食育、德育、科學等多學科綜合教學和實踐活動為一體的場所——“童橙夢想校園菜園”,并邀請專家為學生現場講授種植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品嘗自己種植的安全、健康的新鮮蔬菜,同時接受健康飲食觀念的熏陶。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為進一步推進營養健康計劃,學校針對肥胖、超重的學生開設了減肥選修課,為肥胖學生制定健康食譜和體育活動計劃。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為超重、肥胖學生的家長先后做了題為“超重兒童的體育干預”和“把保持健康體重當作終身事業”的健康講座。讓家長真正感受到肥胖給孩子學習、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指導家長加強對孩子飲食健康的重視,把健康生活的理念融入到家庭中,形成家校合力;讓肥胖學生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從而有效控制體重,健康成長。此外,指導家長從關注孩子的身體問題進一步關注心理問題,設計體育游戲、快走慢跑、游泳、遠足旅行、親子體育拓展等形式的活動,以培養超重、肥胖兒童的體育興趣,發展耐力、力量和柔韌素質為目標,增進親子關系,建立同伴友誼,樹立教師家長權威(運動指導權威),促使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通過運動與活動,學生逐漸形成了善于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一個個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康美麗少年在這里成長。
學校對于“食育”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未形成體系,今后將繼續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讓學生能夠身心健康成長。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