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庭
小學階段引進游戲化學習方式,不僅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而且符合兒童由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心理認知規律。我們在課堂改革中實施游戲化學習,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全身心參與的認知、實踐、反思的環境,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智力、精神和身體、個性得到均衡發展,進而激活學生的內在潛力。
在游戲化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堅持“課程搭臺、空間放開、課堂實施、評價激勵”的四維變革模式,立足語言與人文、科技與信息、品德與生活、運動與健康、藝術與審美五大領域和綜合實踐活動,形成了“5+1”活力課程體系。
基于“5+1”活力課程體系,我們實現國家基礎課程校本化,結合地域資源,創設了小種植、茶藝、科技小實驗、小鎮銀行、國旗班等66門“活力小鎮課程”,保證拓展性課程滿足學生自主選擇;開設了實踐性課程,重在角色體驗和參與擔當,落實校內外結合;將游戲元素引進課堂,以情境模擬的方式嘗試游戲化實踐。此外,學校還建立了游戲化學習實驗室和安全體驗游戲室,幫助學生在模擬實驗中實現多學科知識的融合,逐步積淀,形成素養。在評價中,我們通過電子評價平臺對學生的學科素養和行為素養的數據進行記錄、統計和分析。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嘗試了創設情境法、探究總結法、競賽激勵法、成果展示法等游戲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多維發展。教師們在課堂上創設游戲情境,開展游戲探究和游戲競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例如,在“神奇的魔術圈”數學課中,教師營造魔術氛圍,引導學生利用不同方式粘合莫比烏斯帶的兩端,變化出不同的圓環樣式,在“猜想-驗證-結論”的流程中嘗試探究現象背后的本質,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奧秘的欲望;在“言語識字”語文課中,學生將漢字拆剪成2-3個部分,四個人一組將部件堆到一起,然后選擇部件組合拼字;信息技術課引入Scratch游戲編程之后,編制游戲成為課堂主線,以此帶動學生將Word、繪圖等學習融入其中,培養了學生故事情節構想、運動方位測算等多方面能力。
游戲化學習方式內聯書本,外聯生活,將學習與實踐融為一體,拓寬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激活了師生的發展潛能。游戲的過程也是學生知識學習、能力提高與人格形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