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艷軍
摘 要:每個學生都存在著排他的個性特征,也就是所謂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又都有自身的獨特潛能和完整的人格,對已經步入“準成年人”階段的高中學生來說,個體差異更應該得到教師的尊重。教育理論認為,無論是什么樣個體差異的學生,只要相應的學習條件具備了,取得相應的學習成果是完全可能的。
關鍵詞:高中;英語;分層
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出現是客觀的,教育本身也不是生產同種型號機器學生的工廠,英語教師不僅不能忽視學生個性的差異,而且還應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情感差異有時是非常顯著的。教師是放棄一部分抓好重點生,還是“一個也不能少”?新的教學改革理念已經給了教師準確的答案:不能放棄!同時,也給了教師有效的教學方法:分層。
高中英語的分層教學依據通常是從學生的成績、習慣、個性、潛力等方面,分層教學可以切實保證在教學中和教學結果上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遵循的是“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念,從而能夠實現不同層面上的學生集體前進。
“以人為本”理念是新課標理念的核心內容,強調的是教學活動圍繞學生這個圓心,在注重所有學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還強調注重個體成長,也就是一個也不放棄。
教師都知道,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情感不一致,會導致其學習效率不統一,教師在教學中很難照顧全面,所以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只能選擇一部分、放棄一部分,這在高中階段尤其明顯。要成績的教師抓高才生,想負責的教師抓后進生,如果教師硬著頭皮抓全體,通常會進入一個尷尬的境地:有的學生坐著等,有的學生使勁追,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亂成一團,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分層教學方式就凸顯出來了。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依照著學生情況的差異設計不一樣的學習方向,安排不一樣的學習任務,部署不一樣的作業等等。具體到高中英語上,則要求英語教師從學生領悟能力及情感因素、知識水平等角度對學生分類,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在學習進度和方法及內容上設置差別化的目標,目的是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因素,讓他們在自身的基礎上都能得到可喜的進步和發展。
一、設置不一樣的學習目標
通常來說,學生的差異體現在英語學習中,可以分為基礎好成績優的、成績中等踏實穩健的和成績差基礎弱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動態地去看待分層,要知道,學生的成績是動態的,其情感和成績會隨時變化,那就需要教師及時予以調整。
在設置學習目標上,對第一個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引導他們向前跑,利用別人鞏固知識的時間,開始主動地自學,不僅要學到前面去,還要拓展性地學。鼓勵他們在掌握課本詞匯的基礎上,多閱讀課外的英語讀物,增加詞匯積累,讓自己的英語水平更上一層樓。在開展教學前,讓這部分學生主動提前預習,預習的內容也要拓展到課外,與教材相關的社會、文化等知識都可以涉獵。
對第二個層次的學生,教師則給他們設置相對穩妥的目標。首先保證將課本上的知識完全掌握,提前預習時以弄清教材為根本,不明白的可帶著問題來上課,請教師來點撥。拓展的學習可以適當加,但不鼓勵大量,應強調精簡。
對第三個層次的學生,則設置較低的目標,要求他們將精力用在對教材重點詞匯和句型的掌握上,做到能大概把握教材,精確把握重點,一般不安排他們拓展,但鼓勵他們積極在生活中應用英語,以強化英語語感。
二、采取不一樣的學習方法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也要注意方法的分層,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的方法因材施教。
在課堂上教師通常是講授相同的內容,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提醒學生,按層次接收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一般情況下,一節課的內容可以分為聽力、單詞、閱讀、語法和理解這幾個內容。
如在聽力部分,教師要求第一層次的學生能聽懂能表述。對第二層次的學生,要求其能聽懂,能答題。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則要求他們盡力聽懂大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題目。
以“ Life in the Future”這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對第三層次的學生設置的重點目標就是課本的前兩個部分:完成聽力、掌握詞匯,在閱讀內容上能讀懂Li Qiang在太空中遇見了兩類令人驚訝的生物這個大概意思就可以了,對第二層次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比較全面地掌握教材內容。對閱讀材料的結構、內容細節能夠掌握,能在閱讀后找出文中對兩類生物的描述及其特征。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可安排他們發揮想象描述一下外星人的特征,對未來的人類發展展開預測性的想象。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針對自己的明確學習目標,有效避免了學生在教學中被冷落被邊緣化的尷尬,也避免了一些學生被拖累的現象發生,可極大提高班級整體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永康.淺談高中英語分層教學[J].文理導航,2012(2):29.
[2]馮建榮.高中英語分層教學初探[J].文學教育(下),2013(10):14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