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晚萍
摘 要: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素質教育實施的大背景是信息化社會,為其教育目的的實現提供了基本的教學手段和途徑。中學計算機教學需要傳遞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計算機知識,還有操作技能,以及使用它的技巧等。且在“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創造者,能夠擁有很龐大的創造資源,但是需要通過自身的潛力挖掘來實現。中學計算機應該成為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新型學科,開闊學生視野,發展思維能力,使計算機能力成為學生成長、發展的工具。以此為主題,強調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關鍵詞:中學;計算機;創造力
計算機學科是最具時代特征的學科,而且現代社會離不開電腦和網絡,它已經成為人生活的必要技能,如同在農業社會人人都會耕種一般。所以計算機與其說是一門學科,不如說是一項技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而必須掌握的。計算機改變了我們的空間和時間觀念,實現更多資源共享,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計算機的學習也是需要大量的操作練習的,只有熟練掌握,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才能更好地使用。中學計算機教學,需要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但是更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網絡道德。同時使用計算機能讓學生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更加方便地進行創新和創造,提高知識學習和探索能力,更好地使用計算機。
一、中學計算機教學要增加學生“閱歷”
創造能力的高低不僅與智力和能力有關,還與自身的經驗有很大關系。如果缺乏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難以有所創造。計算機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窗口,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通過計算機來看世界。提高創造能力,首先要了解世界,關注世界動態。在計算機課上,教師可以拿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瀏覽一些時事新聞,增加學生的見識,并且選擇一個主題作為本堂課的內容。例如,學習“Word”的使用,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自己選好的新聞做主題,將新聞概要以及自己的感想等整理到“Word”中,并且通過字體、下劃線、字號等的變換,使其重點更加突出,有一定的新聞意義。又或者是學習郵件的發送,學生之間可以交流新聞時事,同時也在練習計算機的使用,一舉多得。計算機本身的工具性決定了它能夠為學生打開學習視野,發現自己周圍更多的學習素材,這也是創造元素之一。另外,教師可以進一步要求學生在課下整理自己的學習心得,并用本堂課學習的軟件來完成設計和使用,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
二、中學計算機教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計算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必然和其他的內容有相關性,
而這也是學生必要的創造意識。所以,教師不要單純地指導學生練習,而是要豐富它的學習意義,這樣學生練習操作會更有“干勁”。而且新課程教學強調學科的綜合性,旨在全面激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意識。計算機作為學習工具,和其他學科相互滲透是可行的,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中學計算機教學實現學科整合,可以從內容選擇和方法上進行。例如,與中學數學的整合,數學中有“概率”這一節課,而計算機中的“Excel”可以將數據處理一下,快速地得到結果。有了實際意義的使用,學生的操作也容易記住。同時,學生可以發現數據之間的規律,也有利于相應學科的學習。再如,學習餅狀圖時,教師可以選擇數學教材中的一段材料,利用Excel作圖,并展示給學生,再由學生自主操作,完成另外幾段材料的作圖任務,實現教材和計算機的結合,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利用計算機來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增加練習機會和次數。另外,創造力也包括一定的欣賞能力,對美術或音樂有比較高的品位,從而能創造出更具有美感的事物。在計算機學習中培養藝術感,可以從學習顏色和繪圖開始,將美術教材中的一些畫作通過計算機重新呈現,增加了抽象感,也屬于模仿創作,而且對繪圖工具也會更加熟悉。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用繪圖工具來創作自己喜歡的形象,又使簡單構圖變得豐富多樣,以小組的形式相互點評,還能增強學生的創作欲望,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進一步激發創造力。
三、中學計算機教學重視問題解決
創造性思維需要從發現問題開始,發現別人未發現的問題,使用別人未使用過的手段,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是一種能力。中學教師在教學計算機時,要改變“教教材”的現狀,要有重點、有選擇地教學。課前給學生準備一段材料,上課時讓學生想辦法解決材料中給出的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之后,給出幾種方案。如果學生提到本堂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并且表示“略懂一二”,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來示范,其他學生點評并做補充,教師最后再進行詳細指導;如果學生想出的辦法比較傳統,教師可以在給予肯定之后,再舉例用計算機的手段解決問題,從而順利導出本堂課,通過激發思維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此知識點的學習;如果學生表示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可以步步引導,從問題的本質出發,延伸到平常所用的辦法,再進行計算機手段的教學。最后讓學生親自解決實踐問題,發現幾種方法之間的優劣,從而體現出計算機手段的方便快捷。此教學過程中,突出的是學生的主動思維,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更主動地去嘗試新的手段。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生成性目標,善于發現學生在思考問題和操作計算機當中的創新點,并且點名和鼓勵,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當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計算機使用思路時,教師要多肯定學生的優點,培養他們創造性思考的習慣和自信,更主動地與教師分享成果。
四、中學計算機教學重視生活問題解決
中學生的生活還比較局限于學校和家庭中,所以他們遇到的問題也一般為生活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生活經驗來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學習某個軟件之后,要求學生積極尋找能夠解決的生活問題。比如,學生學習E-mail之后,可以和自己遠方的朋友交流,而且能夠在節日時相互問候,顯得比較正式一些。并且學生會主動地學習一些信件格式,對語文寫作也非常有幫助。再比如,學生學習音頻加工工具之后,能幫助爸媽來剪切歌曲,自己制作鈴聲,獲得了父母的肯定。其實現在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有電腦,學生掌握電腦基本技能的時間也越來越早,一些計算機的使用學生在上課前就已經略懂一二,不如直接給學生某個任務,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技能來完成,教師作為一個輔導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的一些教材之外的軟件,如Photoshop軟件的使用,是一個比較大眾的圖像處理軟件,能制作很多有趣的圖片,雖然這不是教材中要求的,但是不少學生會要求學習。教師可以允諾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并且質量達標之后,給學生演示一下。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簡單操作也能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強大,從而培養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些軟件的學習,更能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計算機。針對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他們組成計算機學習小組,在課下給予指導,并鼓勵他們參加一些計算機比賽等,還可以在課堂上當老師的小助手,同學們的小老師,提高部分學生的創造力,帶動更多學生提高能力,從而實現全班學生創造力的提高。
總之,中學計算機教學要改變依賴教材的局面,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來實施教學,并且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與生活的聯系,更注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給他們展示更多計算機的神奇之處,培養興趣小組,從而帶動整個班級創造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沈軍飛.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05(24).
[2]史麗群.《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海峽科學,2013(5).
[3]茍弘仁.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生應用創造能力的培養[J].教師,2014(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