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學
摘 要:破解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困局,發掘生活中真實、生動、有趣的素材,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方式去發現、去記錄、去表現生活的方方面面。走進真實的生活場景,體察生活的細節,從平常、平淡的生活中找尋寫作的火花,提升學生的文字水平。
關鍵詞:生活;發現;細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代理學家朱熹《觀書有感》中的這句詩強調了生活是寫作的不竭源泉。在生活中去觀察、去記錄、去提煉、去升華,是中學生寫好作文的不二法門。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深切感受到作文教學的困窘和無奈,很多學生對作文望而生畏,雖絞盡腦汁,仍是寫得空洞無物、枯燥乏味,味同嚼蠟,甚者寥寥數語,心枯筆澀,如墜云霧,不知所云。
作文只專注技法,而不重視生活的積累,無異于緣木求魚。曹丕說:“文以氣為主。”“氣”說白了,就是在生活的積淀、體驗中作者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寫作個性和文風,這樣的文章不僅有滋味,而且還能感染人、震撼人、啟迪人。但學生似乎又處在封閉、閉塞、狹窄的生活空間狀態,日夜奔走在學校、家宅兩線之間,哪有時間和空間去尋找生活的素材,積累生活鮮活的場景和畫面,存儲觸動靈魂的情愫,即使有,也難以用最佳的方式表達出來。針對學生的真實情況,我盡量擺脫傳統作文教學的束縛,突破思維頸瓶,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從更廣闊的信息渠道、生活情景中去教學。
一、大膽求異趨新,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釋放學生個性
第一堂作文教學顯得極為重要,要盡量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學生剛來到新的班級,彼此還陌生,但都渴求被關注、被信任、被欣賞。其實這是學生進校來最真實的想法,是生活最本色的呈
現,在這堂課上,我巧妙借用了目前最流行的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用人臉辨識、空間記憶的方式猜班上的新同學,開學作文題目是《遇見你,好同學!》,我依次設計微觀辨臉、靈犀五指、靈空再現三個互動的“現場秀”,這節課的游戲互動可以說場面十分熱烈,學生的口頭表述十分活潑、精彩,最后用觀察、記憶的方法生動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學生群像。
這堂課的效果非常好,既增進了學生的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力,更重要的是第一堂課就打開了學生寫作的閘門,引入了生活的活水,為后續作文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從生活的發現中去寫作
作文光憑興趣,是走不遠的,生活就像白開水,既平常,又平淡,生活的激情也是很容易消退的。羅丹說:“我們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生動刻骨的光影,一切都用新的眼光,用最大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來發現最熟悉的人和最尋常的事。其實寫人的作文是很難的,學生受到成長經歷、思想教育、文學熏陶的種種束縛和欠缺,無法將筆力滲透到日常生活和細節當中,很多敘事文字和人物刻畫只停留在表象和外征上,文字和情意隔離,內容和氣質分道。在教學中,我會引發學生的思維,用逼真的情境來鋪設寫作,比如,冬天來了,我發現有些學生把飲水機中剛燒開的熱水裝進塑料瓶來焐手,又等冷卻后倒掉重新再灌熱水,很浪費,很痛心!我問大家:冷嗎?你覺得家里誰比你更冷?怎么看出他們冷的?他們一臉茫然,不知所言!在這種催逼的詢問中,我滿懷深情地讀了《冬天過去了》《棉花地里的父親》《父親的冷》三篇文章,然后讓學生去發現文章中父親在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難,以及對子女的深愛,最后讓學生去發現自己父親的“冷”。而這種發現不僅療治了學生虛弱無光的觀察力,更讓學生的作文有深度和撞擊力。
發現在平常中,發現在平淡中,發現在熟悉中,讓發現成為一次真實的最新洞察和體驗,同時又讓發現成為一種高級的技巧。
另外,要從生活的細節中和生活的比較中提升作文的文字
水平。生活細節最能看出人物個性,生活比較最能看出人物差異。正如布萊希特所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對學生而言,千篇一律,寫出格式化的作文比比皆是,老師在改大考作文時,也是大傷眼球,產生審美疲勞。針對這種情況,我經常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并在比較中發現人物的特點。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安排了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看見菜場、商場、超市、游樂園等場所有人掏丟了一百元人民幣,讓學生表演各色人等的現場表現,學生即興發揮,表演妙趣橫生:有演大聲喊叫來提醒的;有演假裝是自己丟的而言辭鑿鑿的;有演立馬彎腰拾撿的;有演趁人不注意用腳踩住再從腳底抽出來的;有演大打出手互相扯皮的……表演后,我接著讓學生寫出剛才的情形,并且要求靈活、準確使用動詞。寫完后,又集中比較了幾個相同場景的片段,仔細比較在文字敘述、人物描寫上的不同和優劣,尤其注重動詞的選用上產生的不同效果。通過細節上的描述和比較,讓學生共同提升了對動詞的使用標準:(1)要具體,抓住特征。(2)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體現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動作進行概要的或細致的描寫。
米開朗琪羅說:“在藝術的境界里,細節就是上帝。”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真實情境,在生活的細微之處和動情之處多安排練習,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字水平。
總之,作文不可能在冥想中產生,不可能在空中樓閣中造成,它只能來源于生活,從真實而豐富的生活中走進來,從簡單而細微的生活中發現出來,從相同而不同的生活透視中感悟出來,生活就是寫作的鑰匙。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