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軍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口語交際成為社會中最基本的交際方式,在社會交往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擁有口語交際能力是在現代社會中生存的必備要求,現代人應熟練掌握口語交際能力,初中語文學習階段是學生開始逐漸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時期,對學生以后立足社會有重要作用,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逐漸受到各界重視。初中語文口語交際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教學氛圍;學生主體;情境預設;情境對話
現代社會中,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一個人的交際能力是現代文明人必備的綜合素質之一,口語交際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學生時期,學校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陣地,在中學語文課堂上更是需要以口語交際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和諧愉快地與他人交流。但在實際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教學形同虛設,往往只在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一筆帶過,難以在具體交際情境中開展練習。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對口語教學的重視,強調口語交際,提高學生交際能力。
一、口語交際情境教學問題
1.口語交際情境教學氛圍薄弱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影響,中學語文考試往往只注重拼寫、閱
讀和寫作等模塊,很少考察口語交際,一些教材的編排也將口語交際放在無足輕重的地位。在這種大背景下,學校和教師一般會忽視口語交際教學,在教學中只走個形式或者輕描淡寫帶過,這種現象已經成為大多數學校的常態。有些教師樂于讓學生多練習口語,但是由于自身理論知識的缺乏往往卻有心無力,難以創設生動逼真的情境,沒有真正理解口語交際的內涵和特點,不能提供學習口語交際的氛圍和情境。對于學生而言,口語交際在他們心中的分量更被其他應試項目擠占得所剩無幾,難以科學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2.無法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目前在初中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校仍然采用以老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在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對口語交際提不起興趣,缺乏自主發表觀點以及與同學探討的機會。課程安排上雖然偶爾有情境教學,但當學生展示后,有的老師對學生的表現卻缺乏及時評價和鼓勵,學
生失去口語交際欲望,在課余時間難以自主學習探索,口語交際技能也就得不到真正鍛煉。
二、實施口語情境教學的意義
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必備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合理進行情境教學,可以深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老師事前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生動和諧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投入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對認知的構建。
三、實踐口語情境教學的策略
1.預設合理情景
如果學習脫離真實生活,那么人們將無法學以致用。對于口語交際這種教學活動,更要強調創設合理情境,但是口語交際教學與真實口語交際行為存在很大區別,所以構建情境并不是對生活場景的簡單復制,而是應該在生活情景基礎上結合所學知識有針對性去預設,這不僅要求老師用心思去找尋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更要求老師與學生有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例如,在學習《我的老師》這篇課文過程中,就可以創設情境,讓兩個學生分別模擬老師和學生,展開課堂對話,如提問題或民主探討等,讓學生體驗一下老師上課的感受。這是學生最熟悉的場景,但角色互換以后學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在鍛煉口語交際的同時還能體會老師的用心,一舉兩得。
2.合理設計情境對話
口語交際不僅是單方面的說,而是需要雙方進行交互,使表達與傾聽相結合,從而平等、尊重地進行交流。教學過程中的口語交際,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利用情境教學的說與聽結合的互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設計對話,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避免“填鴨式”教學。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構建情境,借助多媒體,讓學生介紹自己心中家鄉的冬天,同時老師也要參與討論過程,可以事先準備幾個課題,如冬天的人、冬天的建筑、冬天的草木等具體物象,給學生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傾聽,并就其他人的體會深入交流。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更提高了學生以身邊環境為情境基礎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表達是現代文明人在社會上生存的基本素質之一。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情景教學不只以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目標,更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人格形象的塑造,所以老師應當加強自我理論修養,善于構建情境,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厚菲.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5.
[2]趙聰.初中語文口語交際的情境教學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