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語文課程教學提出了全新要求。在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學生經歷多年的語文學習,但語文核心素養依舊不高,學習興趣不大,實踐操作能力差,這不得不說是語文教學發展的窘境,教師需要及時予以重視。
關鍵詞:高中;語文;全程改革;研究;探索
在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語文教師積極解析、研究,進行了諸多教育嘗試,但卻沒有及時形成系統的、科學的思想機制。經過多年教學改革實踐探索,有教師提出了全程改革的思想:將語文課程教學分為教材模塊、閱讀模塊、寫作模塊、實踐模塊,并將各模塊整合為一體,有效實現“完整統一、三個時期、六個階段”的教學需求。
一、高中語文教學全程改革
當前階段,高中語文教學全程改革是依據“學生為核心”的教學要求展開的教學整合、全過程的改革探究活動。它致力于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守舊的學習評價方式,轉變守舊教學說法,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整合高中語文教學模塊,將其貫穿于教學始終,盡最大限度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從教學過程這一角度進行分析,此項教學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實踐探究、親自感悟,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解析。從教學成效與教育主體的發展情況來看,更加關注高中生語文學習能力及核心素養的培養。
高中語文教學全程改革,不僅是一種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種具備可行性的教學方法。教學全程改革的核心內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析:從時間這一層面進行分析,高中語文教學全程改革主要指將高中教育簡單劃分為三個階段,以學期為主要劃分點,整合設計教學活動。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途徑,以教育評價為主要切入點,以教育改革為發展重點,積極開展全方位改革,促使高中語文教學得到全程改革。從內容上進行分析,高中語文教學全程改革主要是指課程教學素材的變化,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教材大致劃分為四個模塊:教材模塊、閱讀模塊、寫作模塊、實踐模塊,借助對以上四個模塊的整合,從根本上實現教育
改革。
二、高中語文教學全程改革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高一、高二階段學生的語文閱讀引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一,自主選取時期。高中生可以依據自我的學習需求與興趣選取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書籍、小說、報刊、傳記等,即便是積極性的武俠玄幻小說也是可以的,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其二,引導教育時期。為了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法:(1)自主推薦,在推薦書籍過程中,簡單講述書的內容,并介紹書的讀法,引導學生自主擬定閱讀大綱或者是閱讀計劃。(2)學習小組成員間互薦,實踐活動的主題叫做“推薦的快樂”,在學生分享書籍后,教師需要及時召開書籍交流會,幫助學生整理閱讀情況。(3)牢牢把握教材內容,隨著課堂教材的教學進度,細致進行分類,有效指導學生的語文閱讀,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4)針對性閱讀。隨著閱讀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簡單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定期或者不定期舉辦交流會,在簡述自己閱讀后理性認識的基礎上,也可以講述自己的感性心得。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舉辦閱讀批判大會,以會議的形式,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閱讀想法,由其他學生為陪審一同鑒賞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翻演成戲劇、小品,站在事件主人公的角度解析問題,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學習意識。
(二)結合“讀與寫”,注重讀后反饋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按照學年制進行劃分指導,高一時期主要是使用套路進行閱讀寫作模仿,利用仿寫積累學生的文學基礎;高二時期,教師需要將發展眼光放在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與自主性寫作上,尤其注意學生立意、作文格局、語言使用等方面的教育訓練。從高中生作文能力的強化這一視角入手,站在學生的角度解析問題,不斷深化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不知如何正確使用語言進行寫作的問題,教師需要基于這一問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側重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對于高三時期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側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科學規劃復習計劃,以網狀知識體系為核心,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寫作教研。
綜上所述,通過有效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全程改革活動,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有效提升了自我信息收集和選取能力,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從根本上培養了語文實踐能力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牛序芹.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2]范園園.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途徑探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
作者簡介:徐竹,女,1984年7月生,江西宜春人,現工作于江西省宜春中學,任高中語文組教師,大學本科學歷,中教一級
職稱。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