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飛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高中教育與教學也在不斷進行改革,積極地創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中歷史是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學生必修的學科之一,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歷史教學中,對史料的運用逐漸被重視起來,合理使用史料,不但能夠開闊學生眼界,有效補充教材,而且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但是在教學中運用史料存在著一定的量度問題,往往會出現史料運用過度或者運用不足的情況,需要采取有效對策,合理運用史料,提高教學效果。主要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量度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史料運用;量度問題
高中歷史是教學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運用史料,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也存在著過度應用史料和史料運用不充分的情況。因此,需要根據教材內容,根據學生學習需要,正確把握史料運用的量度,以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充實擴展學生歷史知識、優化教學目標為前提,合理運用史料,促進歷史教學的進步。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量度問題分析
1.過度應用史料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以客觀的態度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但是在教學實際中,大部分教師本末倒置,沒有認清重點,沒有正確認識史料運用的作用,過于注重史料的運用,甚至沒有針對性和選擇性,沒有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過多占用教學時間,最終影響了教學效率,無法完成實際教學目標。
2.史料運用不充分
這主要是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只注重歷史知識的講解與灌輸,而忽視了史料的作用,沒有根據教材內容對史料進行選擇,適當地運用史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補充教材的不足,致使學生歷史知識面過窄,學習熱情不足,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準確把握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量度
1.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史料
在高中歷史教材中已經設置了豐富的史料內容,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對史料運用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對此進行開發利用。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提供的史料資源,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以史料為參考,更好地理解歷史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例如,在講授“抗日戰爭”時,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閱讀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相關史料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抗日戰爭,同時為學習抗日戰爭的過程、結果、影響等重要教學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2.結合史料合理設置歷史問題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歷史問題,獨立解決歷史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因此,在對已有史料進行學習時,教師要根據史料內容,合理設置有深度的問題。例如在講授“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這一課程時,首先,教師要提供給學生關于世界多極化趨勢方面的具體資料,然后根據材料內容合理設置問題: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具體標志性實踐?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對世界格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閱讀史料,獨立思考,給出自己的想法與答案,教師進行適當補充和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對史料進行分析研究,還能夠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深刻地理解了歷史事件。
3.適當安排學生獨立查找史料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主要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也要適當安排學生獨立查找史料,結合學生學習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適度布置史料查詢作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取歷史信息。首先,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選取典型的史料,向學生講述史料的歷史發展脈絡,然后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或者應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查找,查找的史料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例如在講“古代手工業的進步”時,組織學生以課題為參考,采用多種方式查找與此相關的史料,學生會圍繞學習內容,查找與其內容相符的史料,如古代手工業的類別、發展程度、具體影響,典型手工業種類等,對古代手工業進行全面了解,學習視野開闊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綜上所述,運用史料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為了達到最佳應用效果,要準確把握史料運用的量度問題,避免運用不足或者過度運用,要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提高史料的運用效率,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促進高中歷史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高國榮.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量度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2(4):55-57.
[2]張朝民.高中歷史教學史料運用的量度問題探究[J].學苑教育,2015(8):18.
[3]林軼.史料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的量度問題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3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