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二花
摘 要:閱讀是一種不斷積累的過程,對于提高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多是教師“填鴨式”教學,一味注重在學生閱讀量上下工夫,而忽視了閱讀教學質量,如此,往往會取得相反的效果。以下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分析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優化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自主閱讀能力
我國近代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提出過著名的教學觀點“教,是為了不教”,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本文所探討地培養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正是為了讓學生擁有這種自己“捕魚”的能力,畢竟經過學生自己探索得到的新知,才更加記憶深刻,影響深遠。
一、尊重學生閱讀興趣,創造良好自學環境
閱讀是一種幫助學生認知的過程,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興趣和思維方式不同,也就造成了認知能力的不同,對于同一本書,不同的學生閱讀,往往會有不同的閱讀體會。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了讓初中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從閱讀材料中汲取到有效的知識,教師應當讓學生閱讀的個性凸顯,尊重初中生閱讀興趣,避免傳統閱讀教學中的“一
刀切”。
比如,有的學生喜歡閱讀一些有關歷史題材的文章,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自習課上給學生從學校的圖書室借來《中華上下五千年》《三國志》等圖書,也有學生喜歡閱讀一些有關自然環境的書,那么教師可以借來《動物世界》《奇趣大自然》等文獻。如此,最大限度地滿足初中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和愛好,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種“人人都是讀書人,天天都是讀書時”的閱讀氛圍,激發初中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動性。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指導學生閱讀技巧
閱讀是要講究技巧的。筆者通過觀察發現,部分學生由于缺少一定的閱讀技巧,往往會造成各種閱讀困境。比如,對于同一句話需要閱讀多遍;不能從閱讀中找到為我所用的知識;不懂得邊閱讀邊標注的重要性等,如果教師對于學生在閱讀中的此種表現不聞不問,久而久之,學生就日益感到閱讀的困難,從而逐漸失去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這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所不愿看到的,也是在語文教學中不應當發生的現象。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帶來的教學優勢,有效集中初中生的課堂學習精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技巧提高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現一副生機勃勃的《春》,這是一篇由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散文,此文不僅向讀者描繪了一幅秀麗的春景,它還是作者靈魂深處的真實寫照。其中作者更是運用了豐富的比喻、排比、擬人等手法,如“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等,教師在教學此課時,可以嘗試以作者的修辭手法為導引,讓初中生學習這種寫作技巧,比如,將這些語言優美的語句摘抄下來,或者是嘗試運用這些修辭進行寫作等。如此,讓閱讀讀出重點,讓課堂不再單調,從而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能力。
三、以課內閱讀材料為原點,向課外實現延伸
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屬于個人自學能力中的一種。在信息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今天,每個人都應當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如此方能不被時代所淘汰,而只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是不夠的,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作為人的一種基本能力來說,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學生也可將其應用于其他學科,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認知水平。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課內的閱讀教材為原點,通過向課外延伸知識,實現閱讀能力的
提升。
四、保持良好閱讀心態,堅定學習信念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部分初中生雖然掌握了良好的閱讀技巧,并且閱讀的圖書量也在不斷豐富,但是卻缺乏堅定的學習信念,或者是由于貪玩,而從某一天中斷了閱讀行為,以至后續的閱讀興趣缺失,也可能是由于當初閱讀就是本著三分鐘的熱度。但無論是何原因,一旦閱讀中斷便相當于放棄,再想養成閱讀習慣將難上加難。所以,為了避免這一閱讀教學的失敗,教師應當實時勉勵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心態,持之以恒,堅定學習信念,那么成功才會在不遠的將來等候,否則,又如何養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呢?
綜上所述,語文自主閱讀能力作為個人自學能力的一種,在初中教育教學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培養意義。這種自主閱讀能力是一種無形的財富,一旦養成是任何外力所不能帶走的。為了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語文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可以積極從以上四點入手,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基點,幫助初中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博.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2]陽麗娜.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