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摘 要:“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適應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使新型科學技術在生活中得以大量運用,而這些運用恰恰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在教育工作中發現,大量初中生在新時代下呈現一種新的癮病——網絡成癮。
關鍵詞:初中生;網絡成癮;危害
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大,其生理在中學期間不斷趨于成熟,其心理也在追求著以成人的方式進行思考和言行。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們常見的情緒包括煩躁、焦慮、抑郁、壓抑、孤獨等。從成人的角度來說,學校里,初中教師對初中生所投注的希望不同于小學教師對小學生所投注的希望,初中教師希望初中生能夠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形象進行學習,而不同于小學教師需要對小學生的學習進行時時引導,這一點為初中生帶來了學習上的壓力;家庭中,家長希望初中生能夠在家庭中逐漸開始學會承擔一些家庭責任,從而為其今后進入社會做準備,這一點為初中生帶來了成長上的壓力。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渴求個性發展,希望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使自己有所成長。然而,來自于學校的學習負擔,來自于家庭的成長負擔,使學生的這一幻想破滅,從而產生各種消極情緒。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初中生卻不似我們所期望的那樣具有積極作用,而是產生了一些消極效果。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初中生的互聯網成癮。
一、初中生網絡成癮的原因
一方面,新時代條件下,中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條件均有所提高,越來越多新時代新生的產物被中學生所運用:電視教學、網絡教學、手機搜題軟件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生與互聯網的接觸不斷增多,在這些接觸中學生發現互聯網各式各樣的信息能夠帶給他們愉悅的感受,從而沉浸在這種愉悅中無法自拔,形成網癮。
另一方面,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從而使學生的自由發展成為笑談,最終導致學生出現多種消極情緒。在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下,學生一旦感受到樂趣,便會沉迷其中。網絡時代,學生不可避免與互聯網有所接觸,聽歌、游戲、視頻等多種放松方式使他們感受到來自互聯網對他們消極情緒的“救贖”,從而為緩解自身的壓力形成網癮。
二、初中生網絡成癮的危害
一方面,初中生網絡成癮對于教師進行教學形成了困難。新時代條件下的電子設備,為學生自學提供了多種方式。然而,網絡上的教學,存在著不規范、不準確等缺點,雖然網絡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上的幫助,卻無法像學校中的教師那樣為學生進行疑難的解答。“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僅僅教授學生知識并不足以成為教師。然而,學生尚不能夠對此進行區分,并且常常認為網絡教師語言詼諧有趣,忽視了其給學生學習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耽誤學生的學習進程,給學生的成長帶來極大挑戰。
另一方面,網絡成癮給學生的健康發展也帶來困難。網絡上大量的信息并未得到充分篩選,學生在網絡上進行信息搜索時往往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產生扭曲,使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荒誕。并且,網絡游戲中虛擬的人物、環境等,為學生脫離現實進入虛擬世界提供了看似真實的條件,因而初中生的網絡成癮多表現在網絡上的游戲成癮,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也存在著很多困難。
三、初中生網絡成癮問題的解決
筆者認為,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網絡成癮的起點在于“似乎只有網絡能夠為他們提供眾多壓力下的點滴快樂”,正因為有著這種想法,學生才會一步一步進入網絡成癮的深淵。因此,筆者認為初中生網絡成癮,應從源頭開始進行解決。
一方面,初中教師應該采取措施應對新課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令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減少在網絡上尋求快樂的頻率。另外,筆者認為,教師還應減少相關作業的布置,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得到自由成長和個性發展。
另一方面,家長也應尊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不要過早將家庭的重擔交給學生,讓他們在青春期這個特殊時期承擔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筆者建議,家長可以帶學生多出去旅游、參觀,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為他們的放松提供最佳機會,從而幫助學生減輕壓力,茁壯成長。
總之,初中生的網絡成癮應引起全社會關注,作為未來的國之棟梁,初中生一言一行都應在正確規范的基礎上進行成長和發展。為加深學生自身對于網絡成癮的理解,八年級上冊教材編入了“網絡交往新空間”一課,為初中政治教師發現學生的成癮問題提供了良機。筆者認為,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既已知網絡成癮對于初中生未來的發展存在著巨大危害,那么一定要在此課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網絡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得與失,使初中生能夠深刻理解“即便網絡便利了生活,網絡的濫用也會帶了巨大的隱患”。
參考文獻:
席震芳,張曉陽.初中生網絡成癮傾向于家庭教養方式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0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