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仕敏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載體,可以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培養閱讀能力,學習作文方法,提升寫作能力。但不少小學語文教師是在教課文,按教參、練習冊的要求唯命是從,沒有把課文作為例子來教學。這樣,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白白浪費了課文資源,更白白浪費了學生的大好時光,甚是可惜。
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從課文中獲得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習。比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第7課《祖父的園子》,可以把它作為,例子來讓學生學習寫作方法,提升寫作能力。
一、學習作文如何選材
學生作文選材,常認為要選擇好人好事,要選擇重大事件,要選擇悲憫慘烈的故事。學生作文中,常是無病呻吟、胡編亂造者甚多。實際上生活中有很多富有情趣的事,有很多充滿情趣的事,讓人回味無窮。
《祖父的園子》選取的是“我”在祖父的園子中所做的一些小故事,與祖父一起摘花、拔草、種菜,寫在園子中吃黃瓜、追蜻蜓、綁螞蚱腿。這個園子,是自己的樂園,有讓小孩感到好奇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有豐碩的谷穗,有自由自在生長的植物,有自己與祖父的笑聲。這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富有生活氣息,真實而有情趣。
二、學習詳略安排
記流水賬,重點不突出是小學生作文的通病,以講道理的方式,難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和理解到詳略的作用。《祖父的園子》中寫的事件比較多,如在園子轉悠、觀賞小昆蟲和大榆樹、戴草帽、吃黃瓜、追蜻蜓、綁螞蚱腿、澆菜、誤拔谷穗、鏟地、睡覺等,還寫了園子中的植物和動物,對景色作了描寫。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重點寫鏟地、澆菜,突出自己與祖父之間在園子的樂趣,寫出了童趣童真。
三、學習文章結構安排
這篇文章的不少段落以總分的結構安排,這值得學生學習。如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對這個園子作總的介紹,接下來作具體介紹:“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小,不太好看……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接著第二自然段加以總括“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據說這花園,從前是一個果園”也是對這一段內容做總的介紹,后面具體介紹這個園子的果樹情況。
四、學習文章的分段方法
小學生寫作文,一篇文章只有一個段落的現象較多,沒有分段意識或不具備分段的能力。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不太關注分段問題,沒注意引導學生的分段意識和培養分段能力。這篇課的分段值得揣摩,如:
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這個段都比較短,為什么要這樣分段,分段有什么作用?需要引導學生體會。可以采用對比法,即把現在的分段安排與不分段進行對比,看看有什么表達上的差異,讓學生通過對比改動后的效果來提升分段意識,學習分段方法。
五、學習作文前后呼應
學生作文中前后不搭,缺少呼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加以引導。《祖父的園子》一文開始寫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文中多次寫到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文章倒數第三自然段寫“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形成照應。第四自然段寫“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文末寫“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這樣前后呼應的例子很多,使文章前后聯系緊密,結構嚴謹,值得學生學習。
六、學習句式長短變化
長句嚴謹,表意嚴密;短句輕快活潑,形式靈活。長句和短句相互配合,可使文章熠熠生輝。文中短句如“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長句如“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長句與短句是可以變換的,前面的兩個例子可變換為“我在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時就戴一頂小草帽,與祖父一起栽花拔草”“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被祖父發現了”。通過這樣的對比讓學生體會長短句在表達上的差異,提升長短句在作文中的運用意識。
七、學習課文生動的語言
學生作文語言枯燥乏味,主要是積累得太少,運用的方法過于單一,這與閱讀中沒注意別人文章中的語言運用有關。《祖父的園子》中生動的動詞運用,如“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黃瓜還沒有吃完,我又看見一只大蜻蜓從旁邊飛過,于是丟下黃瓜追蜻蜓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個綠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拴著一條腿,螞蚱不見了。”動詞運用準確,把小孩的動作、心理刻畫出來了。又如“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太陽也不知道。”這一段,動詞的準確運用,再配上恰當的擬人手法,把園子中植物的生長情態和我在園中閑適的心情表現了出來。
一篇課文,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教師不可能把它講完,需要的是突出重點,一課一得,抓住最值得學習的講透、練實、用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對于這一種方法,老師們不妨試試。
參考文獻:
[1]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
[2]黃厚江.黃厚江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