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波
摘 要:教師的親和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親和力的高低,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聽課情緒,從而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有愛心、面帶微笑、懂得贊賞、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做學生的貼心人。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親和力;教師;學生;愛心;贊賞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十八年之久的教師,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和學生主動親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才會親近你,才能帶著良好的情緒融入教學環境中。相反,如果教師整天一副冰冷的面孔,自己高高在上,學生就會拒之于千里之外,從而阻礙教學的開展,給知識的傳授帶來消極的影響。
教師的親和力能夠帶給學生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師就是通過循循善誘、春風化雨,來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田。那么,怎樣才能在學生中有親和力呢?下面,淺談一下我個人的感受:
一、教師要有愛心
“愛是創造奇跡的重要使者。”身患重病的人在愛的滋潤下,會出現奇跡;觸犯法律的人在愛的呼喚下,會走上正路;學生在教師的愛的培育里定能綻放出鮮艷的花朵。所以,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去感染學生。你愛他們,他們才能尊敬你,從心底去愛你,愛學你教的學科。
我班里有一個學生,叫張××。他頭腦靈活,但特別貪玩,屬于不愛學習的類型,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一次,在課間玩耍的時候,不小心胳膊摔傷了,我安排好教室中的學生,急忙領他去醫院,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包扎,才處理好傷口,又親自把孩子送回家中,交給了她的爺爺和奶奶,并塞給他們200元錢。等他們得知老師為他的孫子所做的一切后,特別感動,眼里含著淚水。同時,我也看到了孩子的內心,對老師也是無比的感激,從這以后,孩子在課堂上,特別認真聽講,作業完成得也很好,在期末考試中成績有了很大進步,這都是愛的作用,是老師的愛在孩子的心里生根、發芽……
二、教師要學會微笑
微笑是人類交流最有效的語言,當你微笑著面對他人的時候,對方也會微笑地回應你。
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會給學生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學生會感到老師很親切,課堂上不受拘束,會覺得很放松,在這樣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是快樂的,是輕松的。他們會感到獲取知識是件愉悅的事情,而不是枯燥無味的事情。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備好自己的心情,給學生一個很會意的笑,拉近師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可親可敬的。從我要學轉化為我樂學,從而達到了學會知識的目的。
三、教師要學會贊賞
贊賞學生就是和學生之間建立起融洽的橋梁,使學生樹立起自信和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堂上,教師的一句贊揚的語言,會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生活中,一句贊許的語言,會使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教師千萬不要吝嗇在學生面前的贊美,抓住每一個可以表揚的環節來表揚學生,俗話說得好“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我們班的孫××同學的字寫得特別的潦草,以至于有時候看不出來他寫的是什么。于是,我對他的字進行分析和指導,讓他再去書寫。發現孩子的字有進步,于是我說:“孩子,你這幾個字寫得就很漂亮!只要你用心去寫字,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寫好的!”我發現,通過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字大有長進。可見,贊賞對于孩子的成長多么重要。
四、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在學生面前,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因為他們只是一個孩子,教師要用發現金子的眼光欣賞學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即使是他們做錯了事,也要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他們,善待他們的缺點。有的同學作業不完成,有的同學課堂上愛說話,有的同學衛生不好……要采取課后單獨談心的方式來幫助他們改掉不良習慣。五年級的孩子有著嚴重的逆反心理,以為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個性,是家中的小太陽,學生之間有著或大或小的矛盾。在突發事件面前,教師不能一味地指責他們,要保持平靜的心態去發現問題,處理事情要掌握分寸,有效地處理好學生之間的矛盾,對待他們一定要寬容,要用講道理,要用師生情來說服他們,從內心深處得到他們的愛戴和尊敬,聽從老師的教誨。
五、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
在學生的心里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師,才是他們所愛戴的老師。只有貼心地、零距離地對待他們,他們才能對你貼心,言傳身教,做學生的楷模,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與敬意。
我班的劉××同學體弱多病,經常因病請假,每次病愈回來上課,我都要給她補習落下的功課,這個小女孩在每次補習完功課之后都和我說聲:“謝謝老師!”在教師節的時候,她親手做了一張漂亮的賀卡,上面寫著:祝老師媽媽節日快樂!孩子的祝福是多么純真,多么真摯!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一次溫柔的撫摸”,都會起到和學生進行心靈交流,增強親和力的神奇作用。學生會感到老師就像朋友,就像媽媽,就生活在他們中間,是他們的依靠。
教師的親和力歸根結底就是一種愛的情感,只有真正的關愛學生,才能切實做到和學生零距離的心與心的溝通,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才能得到孩子們的愛戴與尊重,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潘菽.教育心理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83-07.
[2]余永權.教師親和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J].基礎教育研究,2007(7).
[3]茍國霞.簡論教師如何培養親和力[J].現代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