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對于綠色會計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其研究方向還較為片面,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對綠色會計的定義及研究意義進行闡述,分析了綠色會計在我國實施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國目前在實行綠色會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同時對推行綠色會計提出了相應的實施對策。
[關鍵詞]企業;綠色會計;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5-0154-02
[作者簡介]劉天(1976-),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管理學、心理學。
[基金項目]哈爾濱商業大學學風建設專項課題“人才培養視域下‘三位一體學風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61004)。
一 、企業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一)實施綠色會計是強化企業內部環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企業環境管理中的許多工作,都是由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各項環境活動所導致的,如排污費的核算、環境政策與目標的制定、環境管理工作計劃的制定等,與其他管理工作類似,環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運行也離不開會計系統,綠色會計為其提供的關于環境收益和支出的信息是環境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實施綠色會計是完善和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實施綠色會計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要求
由于傳統企業高投入、低產出的經營模式會對自然資源造成過度的開發和浪費,而繼而產生的高污染、低效益則會造成自然環境補償能力的滯后,從而形成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與環境補償能力相對滯后的巨大矛盾,這對環境和企業發展速度都會產生影響。因此,目前對企業發展的要求是,要將過去只追求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的做法轉換為追求企業經濟、社會及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綠色會計的實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實施綠色會計披露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十分必要,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的要求。
(三)彌補傳統會計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
第一,彌補披露方法的不足。傳統會計報告對信息進行披露的方法是提供會計報表、文字說明、報表附注為輔,并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這種模式對當前一些無法用貨幣計量但對使用者卻非常有用的環境信息沒有進行披露,而綠色會計恰好對其進行了彌補,充分披露了非貨幣性的信息。同時綠色會計也彌補了傳統會計重視表內披露、忽視表外披露的缺陷,將無法用貨幣化數據在表內揭示的綠色會計信息進行了反映;第二,彌補披露內容的局限性。傳統會計只披露了與企業經濟利益相關的經濟業務的信息,沒有核算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等相關成本,也沒有歸集自然環境資源的價值,它所反映的信息存在不真實的風險,容易使信息使用者作出錯誤的決策。然而綠色會計反映和披露的信息結合了自然環境資源,核算出的企業資產信息更為全面真實,消除了潛在風險。
(四)適應現代社會的消費理念
隨著社會的進步,消費者的素質逐漸提高,綠色消費慢慢被大眾所了解和接受。人們越來越追捧帶有綠色無公害字樣的商品、服務,提供這些商品、服務的企業自然也廣受關注。企業所生產產品的環境因素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綠色會計合理地披露企業環境信息,對企業生產活動進行監督,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環保形象,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賴,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五)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需求
1綠色會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兩者具有相同的長遠目標要求。它們所要追求的都是在實現企業自身利益的同時,注重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注重生態資源的循環規律,提高環境效益。
2綠色會計建立的理論依據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為綠色會計提供了基礎,使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的狀況,督促企業維護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3實施綠色會計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實現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綠色會計的核算方法,綠色會計能更準確地核算影響經濟持續發展的因素,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二、加強企業綠色會計實施的對策
(一)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
在綠色會計的實施過程中,要大力開展有關環境保護的綠色教育活動,以此來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環境危機感以及參與能力。通過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傳播,讓綠色觀念深入人心,被大眾所接受,并讓企業逐漸接受有關環境保護所花費的支出并不是無用的賠本支出,經濟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才是最具有長遠目標的觀念。
(二)開展綠色教育
綠色會計制度下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對于會計人員不僅要求掌握綠色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還要求掌握其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可是,從目前來看,我國會計人員主要由會計、財務、審計及其他相關人員組成,對于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因而要使會計人員提高綜合素質,在綠色會計的實踐中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十分有必要開展綠色教育。首先,應該通過綠色教育加強會計人員對于綠色會計信息的重視,使其充分了解經濟效益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緊密聯系,變強制為自愿地對綠色會計信息進行披露;其次,綠色會計人員應該及時更新有關會計知識體系,對舊的傳統會計結構進行修改補充,加入與環境資源有關的部分,同時要加強對綠色會計相關知識的培訓,更快更有效地參與到綠色會計的實施當中。
(三)大力培養綠色會計專業人才
隨著當前我國環境資源與企業經濟發展之間矛盾的增多,綠色會計人才不足的問題已日益顯露出來,加強對綠色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成為重要任務。大力培養綠色會計專業人才,一方面應該加強學校對于環境保護的基礎性知識教育,在財經類學校里建立相關的專業,增加綠色會計、綠色審計等學科,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還可以使學校與企業對接,給予學生操作的機會,在企業活動中加強其實踐能力,使學員能及時將所學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進一步完善綠色會計體系,為高端專業人才的培養做準備;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強在職會計人員的培訓以及再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其適應綠色會計的體系,有利于綠色會計工作的開展。
(四)完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應分階段逐步提高綠色會計的核算水平以及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水平。一方面,應將綠色會計的核算和監督納入《會計法》,用法律的形式保障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并提高其透明性,將重污染的企業名單進行公布,對其環境信息的披露提出重點要求。另一方面,應制定會計準則,把有關環境的內容納入會計要素,以此完善綠色會計財務報告中必須披露的內容。
(五)加強環境資源立法
推行和建立綠色會計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必須要得到國家管理部門甚至全社會的重視。制定法律法規是綠色會計發展的必要條件,由于目前與綠色會計相關的資源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導致很多企業在信息披露治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因此國家應在現有會計法律法規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環境資源的立法,將綠色會計納入其中,對環境信息的披露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規定其實施細則,充分發揮環境法規的效力,使綠色會計系統快速且正確實行,增強信息披露的強制性。
(六)加強環境審計制度
加強環境審計,有利于對綠色會計信息主體所披露信息的真實性、全面性及合法性進行評判和審查,有利于綠色會計的創建及不斷完善,能夠促使企業主動參與到綠色會計的實施當中,協調企業經濟利益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企業自身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的關系,積極加強對自然資源環境的保護,最終會促使企業綠色會計理論和實踐的共同發展,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此外,為了增加企業之間的縱向可比性,應制定企業在財務報表中披露環境因素的統一標準,使企業能夠了解自己在市場總體中的地位。
(七)加強綠色會計實用性理論研究
由于我國對綠色會計研究的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了綠色會計的順利實施,要求加強對綠色會計理論的研究。鑒于我國研究人員對綠色會計的研究還局限于研究基礎理論,因此當前應加強對綠色會計實用性理論的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實施過程的可操作性,用綠色會計的可操作性來引導理論研究的方向,通過實踐來指導研究、完善理論,使綠色會計所研究的理論具有更大的實用性,能夠盡快推行到企業,促使企業能夠自覺實行綠色會計,共同保護生態環境資源。
[參考文獻]
[1]張靈. 可持續發展下綠色會計的應用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2011.
[2]李武立. 環境會計基本理論結構概述[J]. 財經月刊,2000(12).
[3]Magali A. Delmas. The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s in Europe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J].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2012:68-71.
[4]R. H. Gary. Green Accounting: Prosperity Late Career[M].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2014:92-94.
(責任編輯:喬虹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