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英濤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此后,中央一系列文件密集出臺,標志著我國“互聯網+”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正式確定。如何運用“互聯網+”提升機構編制工作水平,助推政府職能轉變,是各級機構編制部門亟需研究破解的重要課題。為進一步提升機構編制信息化建設水平,濰坊市編辦按照省“智慧編辦”建設規劃要求,通過借助中央編辦“云上編辦”和相關技術力量,克服基層編辦技術、人才、資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約,建設符合濰坊實際的機構編制云平臺,推進信息化大數據與機構編制工作深度融合。
一、結合實際,搭建具有濰坊特色的機構編制云平臺
濰坊市機構編制云平臺聚焦提升機構編制效能、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和助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先期規劃建設“一庫五系統”。
“一庫”,即綜合數據庫。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機構編制部門需要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按照大數據建設規律,優化實名制管理、“三定”規定、機構編制審批文件等已有數據資源存儲方式,解決現有資源存儲散亂、關聯不足、應用不力等問題,發揮數據“金礦”作用。特別是,現階段機構編制部門牽頭推進權力清單制度建設、“放管服”改革等綜合性改革任務,缺少部門權力運行數據、社會改革訴求數據,在制定簡政放權政策時,只能依靠“被改革對象”提供基礎數據,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被動局面,失去話語權、主導權。建設綜合數據庫,目的是收集機構編制部門自有、政府部門權力運行、企業群眾“簡政放權”訴求等“三方面”數據資源,發揮云平臺開放共享優勢,整合兄弟地市編辦數據資源,按照存儲、聯通和應用的方法步驟,逐步建立海量數據庫,為開展機構編制大數據分析奠定基礎。
“五系統”,即“三定”方案信息系統、權責清單管理系統、行政審批監測系統、機構檢索系統、機構編制綜合評估系統。一是“三定”方案信息系統。長期以來,判定某機構“缺位”“越位”“不到位”,沒有明晰的尺度和依據。設想建立一個綜合信息系統,通過分析機構職責、權力事項、人員編制、業務辦理信息數據,掌握哪些職能已經弱化、哪些需要加強,可以針對性做出“增”“減”結論,為科學配置機構編制資源提供依據。另外,解決職能交叉、重疊問題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目前,判定部門職能是否交叉,還依賴人工比對。研究機構編制事項時,往往需要準備一大堆相關材料,隨時準備查閱回答領導提問。建設一個綜合性的“三定”規定“數字檔案館”,由信息系統管理“三定”規定各類文件,自動檢索權衡部門職能職責,在新增職能、新設機構前,先進行比對分析、問題提示,有助于更快更好的解決職能交叉問題。二是權責清單管理系統。部門依單行權是權力清單制度取得實效的基礎。權力清單出臺后,如果不能對部門實際用權形成有效制約,清單就可能被“束之高閣”。目前,濰坊市行政審批等權力運行事項,已經集中到市政務服務平臺。搭建權責清單管理系統,建立云平臺與市政務服務平臺的數據對接機制,直接掛鉤管理在辦行政審批等權力事項,有助于強化清單“源頭”作用,確保清單之外無權力。三是行政審批監測系統。掌握行政審批運行數據,有助于扭轉過于依賴“被改革者”提供數據的被動局面。建設行政審批監測系統,開展權力運行情況在線監測,將行政審批事項數量、實際運行、群眾評價等信息整合成數據鏈,通過相關區域、相關部門、相關事項間比對分析,哪些事項辦件多、哪些事項需下放、哪些事項要整合,一目了然,可以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效性評估、全流程優化等提供決策輔助。四是機構檢索系統。圍繞政府與社會溝通渠道不通暢的問題,建立機構編制、權力清單、實名制管理、事業單位信用等級等信息網上公示窗口,權威發布相關信息,為社會公眾了解政府職能,監督部門依法履職提供明白紙和說明書,有助于推進“陽光”編制、“群眾點菜”等制度政策落實到位。五是機構編制綜合評估系統。這是濰坊市的特色應用系統,主要解決機構編制評估存在的手段相對單一,大量評估工作仍然依靠人工填報、統計;評估資料依靠人工整理、存檔,零散存放,缺少縱向比較;“三定”規定相關數據、機構編制人員共享數據運用不夠充分,信息重復采集;評估后整改執行情況缺乏有效跟蹤等問題。計劃開發數據采集、檔案管理、跟蹤整改等功能模塊,由系統自動提取部門機構編制評估所需的人員編制、職能職責、權責清單等基礎數據,減少人工作業環節;建立數據分析模型,引入社會多元化評價數據,對機構編制配置情況、機關事業單位編制使用效率、機構編制與履職盡責匹配情況等進行數據分析和綜合應用,切實提升機構編制評估綜合能力和水平。
二、多措并舉,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初見成效
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濰坊市在中央編辦軟件開發、技術支持的基礎上,從業務需求研究、基礎數據錄入和應用創新等方面入手,全力推進平臺建設。2016年,濰坊市作為試點城市在中編辦國家行政學院聯合舉辦的“大數據與政府治理高峰論壇”上作了交流發言,被中央編辦政務和公益機構域名注冊管理中心授予“2016年度工作創新獎”。今年,在第一期機構編制部門信息化專項培訓班上,中央編辦使用濰坊模板進行了系統演示,試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一)積極提報業務需求。一是“頭腦風暴”,深入挖掘業務需求。制定出臺《濰坊市機構編制信息化需求分析員工作辦法》,抽選各科室、縣市區機構編制業務骨干,組建需求分析員隊伍,圍繞“業務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有哪些功能需求”“在云平臺建設中如何落實”等問題,集思廣益,先后收集梳理信息化建設需求35項,進一步明確了平臺開發方向。二是上下聯動,雙向推進系統研發。密切與中央編辦電子政務中心的協調配合機制,按照基層編辦提業務需求,上級編辦抓業務模塊開發的工作機制,充分借助上級編辦技術優勢,雙向發力,為云平臺建設提速。先后到中央編辦電子政務中心現場匯報2次,中央編辦電子政務中心3次派出專題小組到濰坊現場辦公,使云平臺功能緊貼實際工作需要。三是廣借外智,吸收借鑒有益經驗。積極學習黑龍江、江蘇等地的先進做法,有機融入權責清單管理系統等相關系統,為優化用戶界面布局等工作提出了有益借鑒。
(二)完成基礎數據錄入。高質量的數據是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的基礎。為使云平臺盡快發揮作用,從四個方面入手,扎實推進基礎數據錄入工作。一是周密組織、集中錄入。采取集中人員錄入、部門確認審核的辦法,去年7月份,采取以干代訓的方式,先后抽調市縣兩級業務骨干15名,組成工作專班,利用28天時間,完成市級506個市直部門(單位)機構編制審批文件、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相關基礎數據錄入工作。印發《關于對云平臺基礎數據進行審核確認的函》,由市直部門對各自基礎數據信息進行了審核確認,確保基礎數據真實準確。二是試點先行、市縣聯動。選擇人員力量較為充實的三個縣市區作為試點,先期開展縣級基礎數據錄入工作,摸索相關經驗。在此基礎上,組織各縣市區、市屬各開發區編辦分管負責同志,召開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工作部署培訓會議,在會上印發了《濰坊市機構編制云平臺基礎數據錄入工作實施方案》和基礎數據錄入工作流程,進行業務培訓和操作演示,確保各縣市區編辦工作人員能夠準確把握錄入標準和工作要求。建立云平臺數據錄入工作周反饋、月調度制度,開通微信交流群,及時解答業務問題,分享經驗做法,加快推進縣級數據錄入工作。三是嚴格審核、確保質量。為確保云平臺錄入數據準確規范,在市縣數據錄入工作結束后,安排專人對錄入數據進行復審校驗,凡不符合要求的,通知相關錄入人員進行修改完善。同時,配套建立臺賬登記制度,實行銷號管理,消除問題數據。四是實時維護,動態更新。建立數據動態更新機制,在“三定”規定修訂和機構編制審批文件印發后,按照“業務科室提出修改意見、電子政務中心進行專人維護”的程序,實時進行數據更新。
(三)積極開展系統應用。一是實現“三定”規定數字化管理。目前,云平臺共收錄全市1980年以來5萬余份“三定”規定和機構編制審批文件,2萬余條部門單位歷史沿革信息,市縣兩級6338個部門(單位)“三定”規定全部實現在線管理和綜合查詢。運用該系統,實現“三定”信息比對、職責關聯分析等應用,并探索開展了“三定”規定執行情況量化分析。二是實現權責事項關聯管理。依托云平臺權責清單管理系統,市縣鎮三級68254條權力事項和6394條責任事項,全部統一事項要素標準,實行集中管理。該系統可直接掛鉤管理市審批服務平臺在辦審批事項,實現權力清單管理系統中新增的事項,政務服務平臺同步上線運行,取消的直接停止辦理,下放的及時調整到位,牢牢鎖住權力源頭,確保了清單之外無權力。三是實現權力運行數據實時監測。自去年9月份,行政審批監測系統上線以來,通過實時監測行政審批事項數、辦理量、辦理率、一次性補正率等14項數據指標,累計監測市縣兩級行政審批辦件12萬余件,實現了全市行政審批運行數據實時在線分析。四是探索開展審批流程優化分析。主要圍繞與群眾關系密切、辦件量較多的事項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審批事項辦件數量、申請的先后順序、辦件時限等數據,先期篩選出新生兒落戶、二手房買賣交易、適齡兒童入學等9個辦事鏈條,推進整鏈條流程優化,按照用戶導向,提升審批服務效能。目前,新生兒落戶參保鏈條已經整合完成,并在高新區進行試點。
三、迭代推進,將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引向深入
應用云平臺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為創新機構編制工作打開了新視野、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新途徑。濰坊市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開局良好,但在應用方面還只是粗淺的、不成熟的,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還不少。例如:權力運行數據積累不足,云平臺大數據優勢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應用探索處在初級階段,關聯量化決策模型還不成熟、不完善;相關系統間數據還不能互聯互通、共享共用等。下步,將繼續按照中央和省編辦的部署要求,從三個方面入手,推進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工作。
一是堅持需求導向,加快功能研發。重點圍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機構編制評估兩個方面打造功能應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拓展權力運行監測的范圍和深度,健全指標體系,提升評估工作科學性和準確性;探索事項比對分析功能,配合推動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域間權力運行數據的橫向直觀對比;緊貼行政相對人辦事需要,梳理行政審批鏈條,推進整鏈條優化。機構編制評估方面:研發機構編制綜合評估系統,建立評估事項電子檔案庫,探索應用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群眾滿意度測評等指標,完善多維度評價體系,推進評估結果剛性應用,提升機構編制評估整體水平。
二是拓展信息來源,夯實數據基礎。依托市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權力運行數據體系,完成公共服務事項運行數據接入工作,實時獲取各類權力、服務事項運行數據,全面監測政府部門履職情況;通過系統間數據對接,建立數據同步更新機制,實現系統間相同數據同步更新,減少系統維護工作量,確保平臺數據準確可靠;探索內外網數據信息安全交互機制,逐步實現與實名制管理系統的數據交換,將機構編制人員信息引入云平臺,為機構編制評估和“三定”規定量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三是探索數據應用,強化輔助決策。深入挖掘現有數據使用價值,開展數據應用研究,為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工作提供有效參考。借助中央編辦機構編制云平臺開放、共享、聯通的優勢,綜合運用全國機構編制大數據,打破不同地區間的數據壁壘,開展“三定”規定、權責清單、審批事項等數據比對分析,為機構編制資源配置、謀劃改革等提供有力支撐?!踝髡邌挝唬簽H坊市編辦E:WHG
關鍵詞:機構編制 云平臺 智慧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