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星星張磊(湖南科技學院湖南永州425199)
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研究
——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
□付星星張磊(湖南科技學院湖南永州425199)
本論文從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為出發點,結合湖南科技學院的具體情況,對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優勢進行研究和論證,結合新時代背景,探討高校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如何契合,從而從實現途徑和保障機制出發推進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發展。
校園體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契合
校園體育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各自的內涵和功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兩者之間就教育目標、方法等方面有著相似點,存在著相互支持、促進的關系。我們要把握好現階段校園體育活動的發展趨勢,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充分探索兩者契合的路徑與優勢作用,推進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從而向健康、蓬勃的方向快速發展。
1.1、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
校園體育文化,在校園文化中極其重要,作為一個分支也是構成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體育文化是在校園這個空間里與體育有關的一切文化現象,大多數學者劃分為體育精神文化、體育物質文化、體育制度文化、體育行為文化。它具有育人功能、疏導心理功能、強身健體等功能。
1.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說,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基于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對教育高校中的廣大師生員工進行的一個探討,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確立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引導人們投入到大學生教育中,自覺地為實現大學生人才培養而努力奮斗。它鮮明的政治特點,結合意識形態屬性推進了高校黨委的發展,從而以正確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論為指導,在適應與促進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和促進全面發展的過程。
1.3、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最終的目標方面高度契合,都是旨在通過思想文化教育來提高人的素質,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實現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校園體育文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創新校園體育文化,從而為他們提供良好的保障,引導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從調研的數據看,我校的體育設施種類還算齊全,但是場館的數量偏少,人均擁有場地數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而且場地設施老化嚴重,缺少場地維護。室內場地有籃球場、乒乓球館、綜合房、羽毛球場,但是場地的數量少而且有的場地是一場多用,加上南方的天氣雨水比較多,室內場地只能滿足正常的課堂教學,不能滿足課外體育活動,這影響到學生的體育積極性。學校圖書館和體育學院的圖書室里體育相關的書籍和報紙還是比較豐富,但是體育科研類的書刊數量較少。學校的新聞廣播站和電子屏幕對體育新聞的廣播的次數寥寥無幾,專門的體育宣傳欄數量偏少,宣傳的效果欠佳。

表1 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調查結果(n=1000)

表2 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建設調查結果(n=1000)
調查表明在場地器材設備管理條例、體育綜合測評制度等國家下發的成文制度學校還是具備,也能夠定期的舉行體育季賽,但是從其他角度來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在體育教師工作守則方面,缺乏明確的標準,在體育教師獎勵和校園體育文明規范方面也不例外,還有待改進。因此,即便是在健全的國家相關制度下,這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上也無法使得相關的制度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多數同學對體育的強身健體、排解壓力、改善心情還是持有肯定態度,但是體育運動的“育心”功能還有待提高,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對體育的重視,體育運動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同學們也有爭強體質的意識,大多數人對體育的觀念有所改變,他們覺得體育運動能夠培養公平競爭意識、團結班級、增進交流與溝通、鍛煉意志品質。

表3 校園體育精神文化建設調查結果(n=1000)
2.1、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更好的重視,湖南科技學院也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增加學生輔導員的數量,達到了國家要求的1:200的師生比,定期開展培訓和學習,提高思想工作者的素質和職業能力,但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師資仍然欠缺,不夠穩定,流動性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和制度在不斷的健全和完善,但是在學校的貫徹落實相對遲緩。“兩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課時能夠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執行,但是上課的形式比較單一和枯燥,缺乏吸引力,學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輔導員與班主任每周都會下寢,每月一開班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解答同學們的生活困惑。在互聯網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QQ、微信等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多管齊下,實現為學生的一切服務的宗旨。
3.1、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能夠提高育人的水平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先后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的文件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大力建設和創新校園文化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十八大指出“全面貫徹要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育人為學校的重要功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存在于高校之中,彼此之間既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將兩者的工作效果相互轉化,會使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強化,在高等教育完成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3.2、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能夠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新時期歷史時期條件下,校園文化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和內容,而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形式,充實和發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更美”的主題,公平競爭的精神、超越自我的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同學們。校園體育精神文化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校園體育文化育人作用的體現。體育的各種道德精神融入到學生的身心,能夠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念、精神品質、道德素養等,從而逐漸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吃苦耐勞品質和紀律觀念、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塑造學生的人格,使校園體育文化更大范圍內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體育文化同時還能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設校園文化的主要手段,主載著校園體育文化的導向,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得當,會引導廣大師生員工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心理素質等方面與主導文化形成共識,有利于良好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提供堅定的理論基礎和導向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必然會賦予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嶄新的內容。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三觀”教育,有助于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激發大學生鍛煉身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1、加強體育物質文化、體育精神文化、體育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應該加大體育物質方面的投入,翻新和新建體育場地,合理的利用資源,使體育物質文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育人基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能夠傳播體育精神,激發學生公平競爭、團結協作、不斷創新、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完善體育制度文化建設,規范和細化各種制度,為大學生的行為規范提供準則。加強體育精神文化建設,因為體育精神建設是體育文化的靈魂所在,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標。
4.2、重視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彰顯學校的文化傳統
校園體育文化不僅有強身健體和娛樂的功能,更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功能,注重弘揚國家、地方與學校的傳統文化。
4.3、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要有合理的機制保障
校園體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運行的機制還不夠完善,缺乏一個協調兩者之間工作的機構。建立一套管理反饋體制,讓學校的師生對校園體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和意見有反饋渠道,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情況,才能為兩者的發展提供平臺。
4.4、整合體育教師、“兩課”老師、黨政團干部、輔導員和班主任
實現校園體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隊伍建設非常重要,整合現有的人力資源,形成最大的合力。在學工部的領導下把相關教職員工組建成一支隊伍,讓他們了解其工作職責中校園體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明確自己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組織實施者。
總之,有意識地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對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接班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應該引起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1]劉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D].遼寧:遼寧大學,2012.
[2]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嘉慶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
[3]丁潤沖,王理峰.高職院校園體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技,2015(6).
[4]胡啟良,蘭自力,王云玲.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的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
G807
:A
:1006-8902-(2017)-06-ZQ
湖南科技學院輔導員專項課題:17FDYZX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