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佳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小學部,江蘇 南京 211102)
摘 要:班主任要肩負起人生導師的重任,加強班級共同體建設,落實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以身作則,正面影響;創設情境,寓教于境;巧用故事,潛移默化;鼓勵表揚,增強自信。
關鍵詞:班級共同體;道德教育;班主任;以身作則
中圖分類號:G451.6;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7-0008-01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中國乃禮儀之邦,德乃人之根本。道德教育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起著關鍵作用,不容忽視。作為班主任,要肩負起人生導師的重任,充分發揮自身班級領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加強班級共同體建設,落實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以身作則,正面影響
班主任不僅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求學道路上的引導者,更是學生心中的榜樣,一言一行都會被其關注。班主任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運用自身的榜樣力量,在平時的教學中以身作則,給學生傳輸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思想。試想一下,如果班主任在課堂上動不動就說臟話,不講衛生,缺乏文明禮貌,學生又怎么會懂禮貌、講衛生呢?因此,班主任要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榜樣,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班主任為學生樹立榜樣不是在學生面前做做樣子,而是要由內而外地傳遞正能量。穿衣要大方,上課不遲到,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由此,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就能從班主任身上習得很多優秀品質,為自身人格塑造奠定基礎。此外,班主任可在班級創建“明星專欄”,以投票的方式讓學生選出自己心中的榜樣,并將照片貼在專欄上,鼓勵大家一起向他們學習,以此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創設情境,寓教于境
良好班集體的建設離不開有效的道德教育,班主任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道德教育,多給學生提供感悟、體驗的平臺,讓其了解優秀品質的重要性。具體實施時,班主任要借助情境進行引導,并且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其在特定的環境中學會與人相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健康的人很難體會殘疾人的內心感受,無法體驗其生活、學習的艱辛。為了讓學生切身體驗,班主任可在全國助殘日設計一個“愛心傳遞”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刻體會和了解殘疾人的處境,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心。班主任可先在講臺上放置書、直尺、鉛筆等學習用品,然后在過道上放上椅子充當障礙物,再讓學生扮演殘疾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講臺上的學習用品。在這一過程中,扮演殘疾人的學生遇到了很多障礙,走了很多彎路,費了很多周折。活動結束后,班主任讓他們談談感受,學生們都說,殘疾人的生活很艱辛,以后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學生在活動中有了切身體會,懂得了要善待殘疾人,要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三、巧用故事,潛移默化
學生喜歡聽故事,如果在德育中引入故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明白道理,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平時的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搜集相關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孔融讓梨的故事,能讓學生懂得謙讓;孫敬修講的故事,告誡學生要尊老愛幼。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受到精神的熏陶,逐漸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此外,班主任要留心觀察,關注身邊的故事,搜集一些好人好事講給學生聽。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能夠明辨是非,他們在規范自身行為的同時,還能告誡他人,不斷促進優秀班集體建設。
四、鼓勵表揚,增強自信
優秀班集體建設不僅需要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還需要鼓勵表揚,激勵學生前進。學生大多自尊心強,愛面子,喜歡表現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考慮到這一點,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多說表揚的話。對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要充分肯定、積極鼓勵,以此增強學生的德育意識,促進其良好人格和高尚道德品質的養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在受到鼓勵表揚后,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心理需求,主觀上更加愿意聽從班主任的話,會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比如,在每節課開始之時,教室里總是很吵,學生鮮有自律意識,他們很難主動安靜下來。這時班主任要想辦法改變這種現狀,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班主任走進教室后,可著重表揚安靜端坐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獎勵,其他吵鬧的學生看到后就會馬上安靜下來,快速做好上課準備。幾次之后,不用班主任管理,學生就能做好上課準備工作,而且形成了習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相比于對學生進行點名批評,這樣的方式更有效。在表揚的驅動下,學生會產生集體意識和榮譽感,會自我約束,會意識到課堂紀律的重要性。這樣的方式,不僅促進了優秀班集體建設,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還落實了道德教育,讓他們在榜樣的影響下,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努力成為一名優秀學生。
五、結束語
總之,德育工作千頭萬緒、任重道遠。班主任需要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持之以恒地開展好班級管理工作,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在與學生不斷交流溝通中增進師生感情。班主任還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陳素珠.學習共同體:小學生人際規則意識的孵化器[J].中國德育,2016(03).
[2]王小龍.基于實踐共同體的班級博客建設[J].教學與管理,2011(12).
[3]李達芝.共同體視角下班級生活及其對小學生道德影響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