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茹
摘 要:副豬嗜血桿菌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疾病,病豬多伴有細菌性肺炎和腦膜炎等。其中,初生幼豬到五月齡左右最容易感染該疾病,特別是由于突然改變環境,或者斷奶等因素會加大感染的幾率,該病還可能與其它疾病交叉感染。目前,國內對副豬嗜血桿菌病的治療大多采用高敏藥物進行控制和治療。因此,本文對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斷過程進行分析,并對其具體預防和治療方案進行探討。
關鍵詞:副豬嗜血桿菌病;診斷;治療;探討
副豬嗜血桿菌病具有多種血清型,而每個血清類型之間無法起到有效的免疫和保護作用。加上養殖場所條件的不同,血清類型的傳播也會產生很大差異,即使血清型相同的條件下,耐藥性也會因為地域的差異而產生不同效果。所以,要有效治療該疾病,必須通過藥敏實驗來確定。
一、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斷
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診斷、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來進行確診,比如某豬場為了擴大規模,引進了種豬2頭和母豬20頭,其中八頭母豬先后產下幼豬,共計86頭。大約十天以后,飼主發現其中十幾只幼豬發病,其癥狀主要為幾種情況,第一是呼吸困難;第二是食欲下降;第三是行動遲緩;第四是關節腫脹等。經過獸醫初步診治以后,對其進行了藥物治療,其中包括慶大霉素和頭孢噻呋鈉等,但并無好轉跡象。三天以后,病情較為嚴重的七只幼豬死亡。
為了確診病豬的癥狀,必須對其進行剖檢,在對三頭病豬的剖檢過程中發現其具有多種炎癥,第一是心包炎;第二是腹膜炎;第三是纖維素性胸膜炎。同時,病豬腹腔內有大量腹水,其表現渾濁,呈淡紅色,病豬肝脾表面和腸粘膜明顯存在纖維素性滲出物,并呈豆腐渣樣。另外,三只病豬都有心包積液和胸腔積液的情況,心臟外面還被一層絨毛狀物厚厚的包裹,胸腔壁與心肺粘連情況嚴重。在接下來的剖檢中發現,病豬全身淋巴明顯肥大,其中最嚴重的是腹股溝淋巴。
實驗室檢查是診斷副豬嗜血桿菌病最科學的方法,其需要通過幾個環節來進行,即細菌分離培養、染色鏡檢、生化試驗和組織觸片鏡檢。其中,對病豬肺、脾、肝料進行無菌采集,將其在血瓊脂平板和巧克力瓊脂平板上進行直接接種,并在標準溫度控制下進行二十四小時的有效培養。觀察后發現,平板上有菌落存在,其表現透明。鏡檢采用的是革蘭氏染色,該菌檢測顯示為陰性,菌體呈現出多種形態,包括單個到細長的球狀,莢膜少量存在。在進行生化試驗的過程中,該菌不管是氧化酶還是脲酶試驗中都為陰性,并能發酵多種物質,第一是半乳糖;第二是蔗糖;第三是葡萄糖;第四是麥芽糖等。組織觸片鏡檢需要進行無菌操作,將肺臟使用無菌剪進行少量剪取,在載玻片中部置放新鮮切面并壓印表面,然后讓其自然風干。在鏡檢中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菌絲和霉菌孢子,而后者數量較大。
在結合了病豬的臨床癥狀,結合解剖和相關試驗后可以確定,該飼主家幼豬所患疾病為副豬嗜血桿菌病和霉菌。
二、副豬嗜血桿菌病的治療
1.有效預防
要避免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產生,科學有效的預防是關鍵,其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進行。第一是及時進行豬群的免疫工作,經過相關實踐表明,要降低豬的發病率,免疫預防是有效途徑。需要注意的是,副豬嗜血桿菌具有多種血清型,而每種血清型之間要實現交叉保護是不可能的,只能對豬進行多價苗的接種來預防。比如母豬在產前一個月和產后二十天左右都需要注射疫苗一次,其不僅能夠保護母豬本身,還能對豬仔起到4周的免疫保護作用。小豬在出生以后也需要及時進行疫苗注射,每次為1ml;第二是藥物預防工作,豬群中的多種傳染疾病都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來實現控制和預防,比如鏈球菌病和胸膜肺炎等,飼主需要連續給藥一周以上,以有效實現預防目的。第三是飼養的科學化管理,很多養殖場,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的飼主為了降低飼養成本,會采用一些過期、發霉的飼料來進行喂養,其不僅不能滿足豬本身所需營養,還可能抑制豬自身的免疫功能。所以,飼料必須選擇合格、優良的產品。同時,消毒措施也需要定期進行,最好能將消毒池設置在每個豬舍門口,消毒液也需要定期更換,其中效果較好的是燒堿。為了避免對幼豬造成不必要的刺激,不應頻繁對豬群的飼養環境進行更換,比如轉群。第四是嚴格進行淘汰制度,對于一些出現異常癥狀的豬,必須及時將其隔離,避免大規模傳播,必要時需要采取科學的淘汰手段,避免豬的傳染源影響整個豬群和周邊環境。
2.治療
副豬嗜血桿菌病不僅發病較快,其病程發展也很快,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治療,病豬會很快死亡。在發現疾病初期時,可以先進行口服藥物治療,包括頭孢類、氨基糖苷類都能對該病菌起到一定的作用?;谠摷膊⊙逍洼^多的特點,其對藥物的敏感程度會有一定差異,故需要先進行藥敏試驗,然后再治療。比如在發現初期臨床癥狀時,可以及時采用阿莫西林、頭孢菌素和泰拉菌素等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在注射治療中的常見藥物包括有,第一是氟苯尼考;第二是土霉素;第三是氟喹諾酮等。同時,還可以采取藥物組合的方式進行治療,一般為兩種無配伍禁忌的藥物,如四環素和阿莫西林等,對豬進行肌肉注射。為了提高治療效果,還可以同時結合地塞米松使用,每天一次,一周后可以見明顯效果。在治療過程中,可以在病豬的食物中添加一些維生素和替米考星等,以提高免疫力,縮短治愈過程。
三、結語
總之,根據相關研究可知,副豬嗜血桿菌病多發于豬仔時期,其具有多種血清型,每個血清型之間毒株的耐藥性也有很大區別。所以,在對副豬嗜血桿菌病進行藥物治療時,其應當先進行藥敏試驗來有效選擇藥物。同時,為了避免該病經常產生和帶來極大損失,其應當以預防為主,采取科學的飼養方法,并為豬的食物中適當添加提高抵抗力的藥物。
參考文獻:
[1]張艷禾,李婷,謝芳等.副豬嗜血桿菌相關毒力因子的研究進展[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16,38(10):835-838.
[2]夏宗成,羅天慧.豬流行性感冒繼發豬副嗜血桿菌病的治療[J].農技服務,2016,33(8):135.
[3]李曦婷,董俏,李化生等.副豬嗜血桿菌檢測技術及耐藥性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16,37(10):85-88,89.
[4]付丹,譚曉婷,曹玉琴等.副豬嗜血桿菌耐藥性研究進展[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16,38(7):59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