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瑩
近年來,國內影視劇中以現實主義題材為噱頭,強調階層間差距的電視劇層出不窮。其“藝術化”地夸張所謂社會現實,挑逗受眾的階層敏感意識,以獲得關注度和收視率。本文針對這一現象,以熱播電視劇《歡樂頌》為例,分析探討影視劇階層觀念對受眾在價值觀、消費觀、婚戀觀、就業觀等方面產生的影響,望可以為影視劇創作中的階層刻畫尺度提供參考。
近段時間文學作品翻拍熱不斷升溫,許多網絡熱門小說被搬上電視熒屏,其中內容、制作水平良莠不齊。許多歪曲歷史、傳遞負面價值觀的泛娛樂化作品,充斥著影視劇市場。《歡樂頌》作為其中較為優秀的作品,雖然在階層問題上引發了很大討論,但憑借著原著粉絲的支持、強大的明星陣容和較為精良的制作水準,高舉著“現實主義”的大旗,在收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關注度越高,產生的各方面影響就會越大。正如有學者曾提出,電視劇作為當代最有效的敘述形式,也是當代的“說書人”。它正是以現代媒介的方式,重現了說書人的角色。它通過故事給予所謂常識性的日常生活以邏輯,而這個邏輯背后是強有力的意識形態。所以,當劇中人物設置階層分化嚴重,劇情中又不斷展示、強調所謂精英階層坐擁特權與廣大中間階層摸爬滾打卻難晉升間的差距,爭議就會出現。當這種文本內容被創作團隊冠以“現實再現”當今社會現象的同時,經過電視媒介的傳播,跳脫文本意義,單就受眾影響上講,無形間將社會潛在矛盾放大,將階層差異具象化地夸張呈現,對受眾的認知和行為上都將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影視劇中階層差異的體現
近些年,國內電視劇越來越強調對于階層差異的描寫,利用階層對于錢、權的差距和沖突營造戲劇效果。
(一)強調“金錢至上”觀念
影視劇中拜金主義思想的滲透,近年來愈演愈烈,大有主流趨勢。《歡樂頌》中曲筱綃身為私營企業主階層,總是在有意無意間展現她的財富實力,習慣用錢擺平一切事情。例如,她將名片偷塞給白主管,稍加利益誘惑便使邱、白二人分手。而樊勝美、邱瑩瑩等中間階層,因為家庭的緣故也將錢看得至關重要,透射出強烈的拜金心理。影視劇中金錢至上的觀念,滋生不同階層之間財富差距的無力感。
(二)滲透“權利為王”觀念
《歡樂頌》中對于精英階層的特權進行了強化渲染,劇中主角擁有廣泛的人脈圈、利益網,肆意享受著超越現實社會公平的權利。例如,曲筱綃在地下車庫發現安迪所開的車是保時捷911限量版的時候,因為好奇便利用階層內的資源,一個電話便可以輕易調查出車主的詳細情況。這種階層內部利益交換、權利共享,是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劇中多次強化階層間所享權利的優勢,無形中強化了受眾對社會公平程度的焦慮。有學者研究得出,當今社會階層存在意識被迅速強化,人們逐漸明顯地甚至是強烈地感受到了階層差別與社會不平等的存在。階層存在意識被迅速強化。不可否認,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群眾對貧富和階層差距已經做到清楚的感知,國家也做著積極的調控,但是影視劇對此的藝術夸張會加劇社會的不安心理。
二、階層觀念產生的影響
太過鮮明的階層設定,雖然可以帶來很強的劇情矛盾沖突,使電視劇更具可看性,但是將對受眾潛移默化間產生一系列不可控的影響。
(一)影響價值觀
當今的影視劇中,充斥著對名牌奢侈品的追逐,這一部分源于制片方為追求回報而進行的廣告植入,另一部分則純粹是編劇為塑造階層人物差距而運用的一個表現手段,不管是哪種原因都會錯誤引導青年受眾的消費觀。當這樣一部“現實”的電視劇出現時,受眾會自覺選擇自身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即將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與自身所處階層相聯系。受眾會聯想到自身也是滿懷抱負、奮斗努力卻買不起更高階層群體眼中的“鴿籠”大的一間房,無形間加強了自身的挫敗感和焦慮感。更有甚者,受眾會給自己的惰性心理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借口:想要突破階層隔斷太難,努力也無計可施。無論是哪一種想法都與媒體藝術本應要傳達的積極理念不相符。影視劇應該宣傳的是階層不是固化的,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其背后的努力,創造條件改變既有的階層屬性,使受眾觀看后可以消減對權力不公平的焦慮。
(二)影響消費觀
《歡樂頌》中出現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幾乎每一個場景都有不同的品牌出現。劇中樊勝美作為低階層代表,也會購買大量超A貨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并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品位。影視劇中傳達的這種追求名牌的享樂觀念和只有名牌才可以彰顯品位的過激暗示,對于受眾的影響遠比人們想象的嚴重。近年來新聞中多次報道大學生為享受高階層的奢侈生活,深陷低門檻高額貸騙局。這是一種一味追求名牌的消費觀念,正如羅杰·西爾弗斯通所說,“電視融入日常生活的明顯之處在于:它既是一個打擾者也是一個撫慰者,這是它的情感意義”。這也提醒電視劇制作者應該守住底線,把握情感、認知意義,合理植入品牌廣告,角色的形象塑造也要更趨理性化、積極化。
(三)影響婚戀觀
影視劇中婚戀觀的刻畫朝向功利化方向發展,經過藝術化手法呈現出的“擬態現實”,對受眾人際交往、配偶選擇上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電視劇帶給人們很多感官上的娛樂,一種日常生活無法領略的空間,但是也會放大人們對社會公平的焦慮,放大人們的欲望。《歡樂頌》中,樊勝美作為一心渴望以婚姻為籌碼,向上爬升從而獲得更高階層身份的“鳳凰女”,她出身農村,取得學歷后在大城市打拼奮斗,實屬不易。這類人最大的特點是對配偶的要求特別高,這種社會小范圍存在的現象通過影視劇的藝術化表現變得更加露骨。生活中確實有一心想嫁給“面包”的女性,她們渴望通過婚姻飛上枝頭變鳳凰,獲得更高的階層地位。大學生群體經過十幾年的學校學習生活,與社會脫節,經驗斷層,影視劇中描寫的社會現象,很輕易就可以混淆其視聽,讓其誤以為社會大環境便是如此,這會助推本就浮躁、蠢蠢欲動、想著“學的好不如嫁得好”的年輕人的拜金心理。影視劇作為受眾面積極廣的傳播媒介,更多的應該傳達婚姻的建立不應該基于純粹化的利益關系,應該強調“家”的觀念,以愛為基礎,守護婚姻的本質和道德的底線。
(四)影響就業觀
影視劇中的人物大多擁有輕松光鮮又高薪的職業,擁有辦公條件優越、領導同事友善的完美工作。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工作并非如此完美。在社會急速變革的漩渦里,普通人在許多現實面前常呈現某種無力感,產生生存與身份的焦慮。傳統的、穩定的、核心的價值體系和道德信仰受到多元價值觀的沖擊。近年來大學畢業人數逐年攀升,2016年全國畢業生人數達到765萬人次,就業難度、競爭壓力愈來愈大。其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過大,是導致就業率走低的一大原因。而這種期望很多來自電視劇中塑造的完美工作的憧憬,以致大學生對工作的期望與實際能力不對稱,對工作環境、薪酬福利要求太高。越是沉浸在幻想中,畢業生越是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陷入惡性循環中。在浮躁與焦慮中,很多畢業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干脆在家“啃老”。而找到工作的這部分群體同時希望可以像影視劇中刻畫的人物一樣,晉升迅速、薪水翻倍。但現實情況則是已經找到工作的應屆生當中,近四成的人沒有儲蓄,過著典型的“月光”生活。種種數據表明實際生活中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這與影視劇中塑造的相距甚遠。所以,未來影視劇應該充分考慮到社會多元化的現實狀況,在理解、尊重現實的基礎上創作劇本作品,以引導式的姿態向受眾傳達理性的就業價值觀。
三、結語
社會階層差異是現實存在的,我們不需要忽略這種存在,營造同質化的缺乏現實基礎的藝術劇本,但并不鼓勵以強調、夸張階層存在而博取眼球取得高收視率。影視藝術的媒體影響力對于受眾的影響,值得每位編劇思考,社會需要正能量的作品,受眾也渴望看到更多優秀作品出現在熒幕上。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一環,電視人有責任、有使命努力為受眾創造出精品力作,從而引導受眾樹立積極的價值觀。
(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