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博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學習渠道。對于如何提高中職院校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翻轉課堂 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 Illustrator
隨著教育信息化、網絡化的快速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泛。教師需要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采用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自主、協作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一、提出問題
混合式教學是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然而網絡化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教學監控難度較大,容易導致學習偏離教學目標。學生雖然“依葫蘆畫瓢”完成了任務,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意義不大。
二、解決思路
基于此,筆者設計了一種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翻轉課堂克服傳統教學中的弊端,再結合網絡學習的優勢,既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又保證教師的引導作用。
翻轉課堂,也可稱為“顛倒課堂”。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寶貴時間來講授新信息,而是讓學生在課外通過看微課、聽播客、閱學材、網絡討論、答題等自主學習方式獲取新知。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的場所,解答疑惑、新任務、匯報討論,實現知識技能的內化和提升。
三、模式構建
1.在線模式
網絡平臺是在線學習的載體。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對象,設計項目任務,提煉知識點,發布微課、課件、拓展學材等教學資源到網絡平臺。學生接收任務后通過自主學習或相互交流完成項目任務。在線提出問題,由教師統一解答或一對一輔導。
2.課堂模式
學生在課堂可繼續提出網絡平臺沒有解決的疑惑,分小組完成教師提出的新任務,展示分享、評價討論。
教師針對學生的提問進行探討、引導,幫助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和知識遷移等方式解決問題。通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出新的任務,測評學生掌握情況,安排學生分小組完成。聽取學生匯報展示,對小組進行點評。
四、實踐探究
以Illustrator為例,這是一款平面圖形設計軟件,廣泛應用于印刷出版、海報書籍排版、專業插圖、網頁制作等領域,是一門知識技能一體化的專業實踐型課程。
1.網絡平臺共享微課、學材、任務書、試題等學習資料
(1)編制學材。根據課程目標,教師盡量選取“項目式教程”作為教材,最好配有教學視頻。若沒有如此優越的資源,則需要教師按照知識結構,將課程分為若干任務模塊,例如,“圖標”“特效藝術字”“矢量插畫”“海報設計”“產品包裝”“書籍裝幀”“產品造型”等。每個模塊再劃分為相關的若干小任務和知識點。
自制微課時,應選取典型任務,難重點突出、化解得法且操作簡練,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視頻長度控制在5分鐘左右。微課排列順序還應體現出層次和梯度,由易入難。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先行學習后面的知識,以便更好地掌握、深化和拓展,同時也有利于更好的幫助其他學生。
模塊任務中用到的創作思路、對應步驟、使用到的工具、參數對工具的影響等,都可以用思維導圖Xmind文件形式共享到學習平臺,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和學習方法的養成。
(2)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利用周末在家、周日至周四在校晚修時間,在自帶電腦室或機房,通過網絡平臺學習知識、完成任務。
2.課堂師生互動、小組協作內化知識
(1)課堂提問。課堂是師生面對面交流的最佳場所。學生可以就一知半解的知識點繼續向教師提問。針對提出的問題,可以先由其他同學作答,無法完成的再由教師統一引導化解。
(2)小組協作完成新任務。為了內化知識,提升技能,教師會布置舉一反三得來的新任務讓學生鞏固加深。
例如,在本課程“圖標”模塊中,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微課掌握了RSS ICON圖標的繪制技法,掌握了相關工具和命令的功能。課堂新任務為繪制某LOGO,其中部分形狀為類“工”字形:。
學生分組協作、共同討論完成,各小組之間亦可以互派“使者”相互“取經”。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頭腦風暴會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
(3)展示分享。任務完成后,各小組分別上臺展示成果,分享創作思路,講述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如何化解。這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多元化思維方式。
在本例中,各小組完成方式可謂“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筆者作為老師也收獲良多,切身體會了教學相長。如“So easy”小組使用鋼筆工具借助網格和參考線,先繪制出左半邊圖形區域,然后通過鏡像復制得到右半面;“大吉利車隊”小組直接使用鋼筆或直線工具繪制出路徑線段,再設置線寬為100pt;“恭喜發財”小組使用矩形工具繪制出多個紅色矩形圖形,然后橫縱有致的疊落而成;“最好的朋友”小組則是先繪制出紅色矩形,然后在其上疊加對應的白色區域,達到視覺效果。拓寬了大家的思路,從而可以更靈活地運用所學。
(4)點評總結。各小組分享后,大家先進行互評打分,相互提建議,“拋炸彈”提出問題。例如,有的小組提出如何重新定義鏡像的對稱軸;有的提問如何調整空白縫隙間隔的距離;還有的提出“最好的朋友”小組的繪制方法不適應于非白色背景,應如何完善。
針對提出的問題,先讓小組討論,可以查閱教材,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對于回答出的小組給予加分鼓勵。對于學生無法解答的,教師進行引導。最好能引出新的知識點,如線和面的區別,性質不同,調整間隔的方法就不一而足。同時可以引出新的知識點——“路徑查找器”,通過布爾運算達到裁剪或分割的效果,繼而引出新的學習任務。
教師對各小組從團隊協作程度、語言表達能力、任務完成情況以及拋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將課堂內容形成思維導圖文件,布置新的任務和知識點,共享至網絡平臺,供學生課外時間學習。
3.多元化評價
評價主要采用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小組自評、組內互評、學生自評并結合考勤的方式。評價應起到激勵和引導作用。既要讓學生感受到肯定和鼓勵,又要讓學生認識到需改進的方向。師生坦誠相待、相互尊重,共同進步。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外各類競賽,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五、效果和意義
新型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動手實踐、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明顯。參加省職協的“校園之星”海報設計大賽,有4位同學的作品從近300份作品中脫穎而出。
學生從講臺下被動接受知識的“觀眾”變為主動參與者,結合網絡平臺,根據自身情況更好地安排學習,更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玉琨,田愛麗.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喬納森伯格曼.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3]邁克爾.霍恩、希瑟.斯泰克.混合式學習:用顛覆式創新推動教育革命[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5.
(作者單位:中山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