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豐姣++王中新
【摘要】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有效性研究”為題,研究并主張建立一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長效機制。總的來看,與本課題相關度較高的學術成果按其研究的主題分為六類。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素養 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014-02
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有效性研究”為題,研究并主張建立一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長效機制。根據研究內容分析,與本課題相關度較高的學術成果大致可分六類: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職業素養培養中的作用、應用問題。對此,武林撰文指出:思政教育在職業生涯中主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著重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規范,特別是職業道德。他還主張,思政工作者應轉向職業指導師;思政教學應接納職業生涯教育課程[1]。應該說,這是我國在學校教育中最常見的觀點、做法。
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職業素養中的定位問題。對此,趙瑩在《芻議思想政治理論謀在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角色定位》一文強調:專業教育是職業素養教育的主體,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是具體途徑和方法,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核心和靈魂,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在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中發揮主戰場、主渠道的作用[2]。客觀地說,思政教育是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一環,它是否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第三,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職業素養模式問題。對此,林秉智主張“必須充分挖掘職業素質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取長補短,實現職業素質培養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努力構建一個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 育新模式”[3];遲遇、井大軍在《高 職生職業素養提升的思政課人才培養新模式研究》一文中的“新模式”策略可操作性很強,他們主張通過職業技能競賽提升職業素質新模式,并將育人理念融入企業文化并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同時,建立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課程體系和考評機制,構建心理輔導與服務網絡體系載體和全方位、精品式的育人體系,增強素質培養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第四,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滲透職業素養教育的問題。對此,王玲主張:在教學內容方面,思政教育要注重與專業相結合,突出職業素養的提升;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應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思政課實踐環節,著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使其盡快做好從“準職業人”向“職業人”的轉變準備[4]。祝愛芳則建議重組教學模塊,使職業素養教育與思政課教學內容貫通,同時,還要依托主課堂、拓展實踐空間,使職業素養教育與思政課課外實踐相融合,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校企合作過程;綜合考量,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到思政課評價體系。另外,也有研究者主張強校企合作,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提前感受職業生活,還可以為企業提供較為穩定的勞動力來源。
第五,思想政治理論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融 合方式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問題上,汪靜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教育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在德育的核心內容上是相互融通的。(《大學 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政教育的關系探討》,《東方教育》2014年第8期)對此,朱雯云《對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分析》一文中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將促使思政教育發生質的轉變,它讓思政教育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 會使大學生職業規劃產生更好的效果,使得作用對象更加具有針對性,促進大學生職業 生涯規劃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5]。總體上,研究者中大多都認為思政教育與職業規劃在教育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在教育內容上具有共通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方面,余正鋒等人主張:建立一 個思政課教師、班主任、專業教 師和輔導員等專兼職隊伍結合的思政教育團隊,而大學階段都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職業生 涯規劃的活動,且還應通過外界的刺激因素,激勵大學生的各種正面行為,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6]。尹大偉則主張“思政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結合”應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學生發展的共性和個性有機地統一起來,在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同時,尊 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并為這種發展提供有效的平臺;以用人單位需要為導向,增添大學生思 政教育新動力,即使大學生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 的職業素養;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證,開創思政教育新舉措。
第六,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策略。對此,徐維東在《基于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思政教育實效性探究》一文中的建議加強社會實踐環節,發揮第二課堂育人功能,構建系統綜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評體系。姜婷婷在《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一文中也主張“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課外管理”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她要求將課堂的教育教學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要求應借助學生社團的力量,在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個人素質和加強對員工的培養和管理。
參考文獻:
[1] 武林.思政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應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0年第4期.
[2] 趙瑩.芻議思想政治理論謀在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角色定位[J].中國輕工教育,2014年第1期.
[3] 林秉智.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現狀和可行性分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
[4] 王玲.高職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路徑探索.高等職業教 育黨建與思政工作研究(2014年專輯).
[5] 朱雯云:對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6] 余正鋒.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 第3期.
課題項目:本文是“2016年度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有效性研究”(課題編號:16SC109)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