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學科是高中教育階段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對待歷史,還可培養學生良好價值觀念。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歷史教學理念與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教師開始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主體,并逐步圍繞學生發展需求開展教學活動,這也就為歷史史料的教學方式產生奠定了良好基礎,通過挖掘歷史史料進行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學生民族意識,促使學生在優秀歷史的熏陶下成長,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歷史史料教學方式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歷史學科 新課改 史料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035-02
基于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及時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從學生個性特征、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豐富歷史課堂教學活動。史料教學法作為新型教學方式這一,主要是指根據歷史事件開展教學,但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當前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法在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制約著歷史課堂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史料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歷史知識領域。
一、科學運用史料教學方式,豐富歷史課堂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璀璨、輝煌、悠久的歷史,史料較為豐富,因此,基于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科學運用史料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歷史課堂教學活動[1]。
如在學習“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夏朝的王位世襲制與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以時間為依據,動態向學生展示每個朝代政治制度的變化,并將其之間的聯系用樹狀圖表示出來,將史料轉化為具體化的東西,幫助學生理解史料,便于記憶。在運用史料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也應協調好其與不同教學方式的關系,在此教學實例中,教師就不可忽略多媒體教學方式,應提前準備好小視頻或者PPT,做到不同教學方式共同協調使用[2]。同時,在講解史料知識時,也需緊貼PPT內容,選擇恰當的史料圖片,更加形象的向學生展示歷史。
二、充分挖掘現有歷史史料,整合歷史教材
在運用史料教學法時,教師為吸引學生注意力,通常都會偏愛選擇較為少見的史料,這種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忽略真正的知識重點與難點,而過于追求“野史”,不利于構建學生完整的歷史知識網絡體系[3],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科學整合歷史教材,對教材史料進行篩選,引導學生抓住歷史知識的重點。
如在學習“抗日戰爭”時,教師可以整合“日本全面侵華”的歷史史料,通過“猜謎游戲”教學方式,對史料進行解釋與分析:首先,通過PPT板書以下謎語:(1)此事發生于1932年1月的上海,為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本侵略軍襲擊該地,駐守淞滬的國民黨十九路軍奮起反抗;(2)此事發生于1937年,日軍謊稱一名士失蹤,要求帶兵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隨即進攻盧溝橋、宛平城;其次,將學生劃分為均勻的競賽小組,通過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看哪一組學生回答得又快又對。將歷史史料融入游戲教學中,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抓住不同史料之間的聯系點,幫助學生在整理史料的基礎上,理解史料,充分發揮史料在教學過程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合理借助相關歷史史料,進行恰當提問
提問是常用的歷史教學方式,將其與歷史史料教學方式相融合,能夠有效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歷史事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改變傳統單一講解、品鑒史料的方法,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如在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教師應上網查找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視頻資料,包括法拉第電磁學理論、電氣時代的變化等,結合視頻資料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與電有關的主要發明有哪些?(2)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現的新能源有哪些?(3)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影響有哪些?再給予學生幾分鐘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回顧視頻史料,以提問的方式為基礎,幫助學生理解史料。同時,在設置問題時,教師也可以遵循由簡入繁、階梯性提問方式,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加深學生對于史料的記憶。
四、延伸歷史史料整體影響,落實教學評價
為延伸歷史史料整體影響,教師應及時落實教學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提升學生歷史學習信心。教師可以根據歷史史料的特征、重要性,設置不同的考核方式,結合學生課堂表現,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如在學習“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時,教師可以布置課后收集史料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等方式,收集市場經濟條件、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內出現的歷史事件,并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交流,針對完成得較為優秀的學生,教師需及時予以表揚;針對不配合的學生,教師應耐心了解學生想法,與學生談心,帶領學生主動學習歷史史料,延伸歷史史料的影響。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史料教學方式應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還可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以史為鑒,更加努力的學習、探索。基于此,教師應結合歷史教學目標與內容,科學運用史料教學方式,深入挖掘現有教材中包含的歷史史料,豐富學生歷史課堂活動。同時,教師可通過提問等方式,加深學生對于史料的理解,幫助學生梳理歷史知識,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童樂敏.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5(12):119.
[2]周鳳霞.充分利用史料,啟發學生多視角理解歷史——以漢武帝時代的“巫蠱之禍”為例[J].歷史教學問題,2014,24(3):135-137.
[3]張勝平.鞭辟入里精雕細琢——例談“一圖多用”的教學設計藝術[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8):66-69.
作者簡介:余緒海(1969.10 -)男, 籍貫:廣西岑溪,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新課改。